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打造能源命运共同体

2023-02-27      

撰文/本刊记者 静图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市场运作、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原则下,9年多来,“—带—路”框架下能源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随着能源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和国际能源合作逐步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日渐清晰。

  能源合作成绩斐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先后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与30多个能源类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双多边能源合作机制近百项,签署了100余份能源合作文件……“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提出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首次提出建立能源合作机制,为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搭建起平台。在此框架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探索构建若干具体能源合作机制,推动更大范围内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此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机制不断推陈出新,从松散型向紧密型逐步迈进。2021年10月在青岛举行的第二次“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古巴、摩洛哥等8个国家成为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国,使得成员国扩员至38个。这次会议还将“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作为两大旗舰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隔年交替举行,对推动能源伙伴关系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诸多能源合作机制的推动下,中国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进口量也不断增加,其中,中国石油进口总额的65%左右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石油进口的最主要来源;同时,中国不断加大成品油出口市场开拓力度,2021年中国成品油出口量突破6000万吨,出口额达324亿美元,其中70%左右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对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成品油出口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满足了这些国家快速增长的成品油需求。

  助力“五通”建设

  能源合作也提高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顺利落地,能源投资、技术、装备和服务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依托能源合作,政策沟通取得系列成果。中国企业以能源合作项目为载体,通过主动参与政府间双多边合作和对话机制、开展高层定期会晤和工作层面沟通交流等多种渠道,建立了多层级、各领域的协商沟通平台,实现了与俄罗斯、阿联酋、哈萨克斯坦等沿线国家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和重大标志性工程的签署、获取和建成投运,并实现了与沿线国家在专业技术、标准和规则的兼容、互认和对接。

  依托通道建设,设施联通持续快速推进。中国企业持续完善横跨中国西北的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东北的中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西南的中缅油气管道以及东部海上的四大油气战略通道,总长度超1万公里,实现了油气供应多元化,实现了合作共赢。

  依托能源投资,贸易畅通取得突出成效。中国企业围绕战略通道的资源保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地区的能源贸易合作,已在“一带一路”地区建成亚太、欧洲、美洲三大能源运营中心,涉及沿线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

  依托能源和金融一体化,资金融通体系不断完善。中国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和统筹协调下,与国内外银行、保险机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等金融平台均开展了深度合作,确保了俄罗斯亚马尔LNG项目融资,哈萨克斯坦PK贷款置换项目等多个大型项目融资成本合理和资金如期到位。同时,推动部分项目采用人民币结算,有效降低汇率风险,积极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

  依托文化融合,民心相通树立良好形象。中国企业力推与沿线国家的技术、标准、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将公司发展融入当地经济社会,为东道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充分理解和尊重当地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积极推动多元文化融合,推进文化交流互鉴,为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夯实民意基础。

  聚焦绿色能源合作

  如今,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成共识。以控制碳排放为目标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一方面,这些国家能源需求继续增长。另一方面,大多数国家的化石能源占比很高,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发电量方面,70%的电力来自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为了应对能源供给、能源绿色的双重压力,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低碳目标。2014年6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革命”。目前,“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正从最初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逐步扩展到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绿色能源领域。

  以光伏能源产业为例,“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能源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分布式光伏是推进“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一带一路”国家分布式光装机进展迅速。据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建设9年多来,中国企业以股权投资形式总计在“一带一路”沿线近70个国家投资了约12.04 GW的风电和光伏装机,而到2030年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潜力将有望达到235.41-706.24GW。技术创新加速了绿色低碳技术的效能提升和成本下降。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清洁能源关键技术清单》,在444项技术当中,中国领先的技术62项,全球排名第三。通过技术研发,中国光伏的电池从单晶硅快速发展到多晶硅,促使光伏产业组件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进而引发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已经达到了跟煤电的成本基本上接近。

  合作潜力巨大

  能源产业攸关国计民生。加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可以助力各国共同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能源合作领域需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构建能源交易市场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区域无论是能源生产量、消费量还是消费增长潜力都处于全球领先,但在能源交易中未能形成反映区域能源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的市场价格。建立区域能源交易市场,可推动“一带一路”区域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与自身体量相匹配的能源定价话语权,既有利于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也有利于稳定全球能源市场。

  构建能源贸易和投资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区域国家间能源合作由双边合作为主逐步走向多边合作,需要构建新的能源贸易和投资机制,制定适应多边合作模式的区域能源贸易和投资准则,优化区域贸易和投资环境,提高合作效率,降低合作风险。

  构建能源过度金融化监管合作机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应建立能源过度金融化监管机制,加强金融市场和能源市场的监管合作,防止能源市场过度金融化导致价格偏离供求关系,破坏能源市场稳定。

  构建能源企业合作机制。在政府层面达成合作共识的同时,还需要各国企业和相关机构加强务实合作,形成上下游、跨行业、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之间的利益共同体。

  构建能源信息交流共享机制。要建立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信息沟通机制,提高能源资源交易透明度,以减少价格非理性波动,稳定交易主体信心。

  尽管面临地缘政治、恐怖主义、政策法规等一系列挑战,“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依然前景广阔。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将携手沿线国家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行稳致远贡献力量。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