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中国推动沙伊复交消博会、广交会助力贸易畅通—“一带一路”政策动态评估报告(2023年4月)

—“一带一路”政策动态评估报告(2023年4月)

2023-07-13      撰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课题组

  本月丝路脉动的时间范围从2023年4月1日到4月30日。国际层面,中方促成沙伊复交,成为我国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成功实践。国内层面,政策支持经贸互通、高等教育发展和对外开放,“空中丝路”、中老班列再添新动力,消博会、广交会等博览会促进经贸发展,川渝两地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体育、产业、媒体合作助力民心相通。

政策动态

  开展重点外交,推动沙伊复交。4月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统筹部长卢胡特。秦刚表示,今年是中国和印尼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也是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元年”,两国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愿同印尼一道,遵循两国元首战略引领,进一步增进战略互信,加强务实合作,携手迈向现代化,共同促进地区发展与繁荣。4月6日,秦刚在北京会见来华举行沙伊外长会晤的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秦刚说,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大成果。此后,沙伊双方进一步互相释放和解善意,开展高层良好互动,充分展现建设性姿态和诚意,中方对此高度赞赏,支持双方继续增信释疑,按照“北京协议”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缓和关系的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会晤后,秦刚见证沙伊双方签署联合声明,两国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4月13日,秦刚在撒马尔罕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双方表示将继续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的协调合作,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双方将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探讨开展自贸可研,争取早期收获。4月24日,秦刚还在北京与俄罗斯第一副外长季托夫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4月27日,秦刚在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外长第四次会晤时表示,中国同中亚国家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世界越是纷乱,局势越是复杂,就越要保持定力,加强团结,增进合作。要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高新技术合作,加大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要加大打击“三股势力”;要坚决反对任何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地区国家内政;要携手共建“文化丝路”,培养高素质人才,拓展地方、医疗、媒体交流合作;要密切多边协作,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作出中国和中亚贡献。

  着力推进“稳外贸”。4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单位负责人介绍了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有关情况。目前,我国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稳规模方面,在国内广泛恢复线下展,提高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效率,推进国际客运航班稳妥有序恢复等;帮助汽车企业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保障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合理资金需求,加快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积极满足中小微企业对外贸融资需求等。优结构方面,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东北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将修订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发展等;深入推进“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便利出口退税办理,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高质量实施已经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还将编发重点行业应用指南。目前我国对外国际航班已恢复到疫情前将近三成。外交部和其他相关部门正在推动有关国家对我国企业申办签证给予便利,我国也对外国企业到中国办理签证给予便利。与此同时,国内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优化远端检测措施,为商务人员来中国访问提供便利。

  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意见》提出五方面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强化贸易促进拓展市场、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地方参与态势

  政策助力经贸教育对外开放。4月20日,山西省商务厅发布《关于组织参加2023年境外自办展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匈牙利、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阿联酋举办六站境外自办展活动,包括中国品牌商品(中东欧)展、美国纽约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英国石油工业技术展览会、日本东京国际礼品展、德国科隆国际食品展和迪拜国际建材五大行业展览会,推荐企业实力强、产品质量高、具备1年内形成出口实绩的潜力企业报名参展。同日,教育部联合海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暂行规定》,系统设计了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的基本规则。4月4日,吉林省开放发展大会以视频形式召开,研究起草了“1+5”支持政策和行动方案,提出了27项促进开放的好政策,部署了105项具体举措,为全省推进高水平开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将为吉林全面振兴注入更多动能。

  “空中丝路”、中老班列再添新动力。4月13日,河南首架跨洋宽体货机投入运营,满载电子产品、纺织品等货物飞往印度新德里。该架飞机将执飞郑州至新德里往返国际货运航线,每周2班,进一步拓宽我国中部地区至日韩、东南亚国家的进出口物流“空中经济走廊”。4月12日,湖南首条定期中东全货运航线开通。当日,顺丰航空O37591航班满载50吨跨境电商产品、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服装纺织货物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起飞,标志着长沙至特拉维夫全货运航线正式开通。

  4月1日,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六周年之际,老挝万象站迎来由成都市青白江区发车的中老国际列车川货自贸专列。该趟列车的顺利抵达,标志着“四川造”产品出口东南亚的便利度、高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消博会、广交会助力贸易畅通。4月10日至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成功举办。共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3382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参展品牌数较第二届增加19%。进场观众超过32万人次,各类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数量超5万人,311场首发首秀首展亮点纷呈,各项指标继续稳定提升。

  4月,第133届广交会开幕,本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共有来自22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会,其中线下参会的境外采购商129,006人,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本届广交会现场出口成交216.9亿美元。

  4月,“政府商会联动赋能助推企业跨境投资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天津举办,利安达国际“一带一路”商务服务管理总部和“一带一路”商务服务智库同期揭牌成立,《“一带一路”会计服务贸易发展报告》与《大型民营企业纾困解决方案》课题开题。

  川渝持续提升金融合作与服务能力。4月20日至21日,第五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在重庆和新加坡同步召开。川渝两地聚焦顶层设计,联合建立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合作机制,成立两省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两地还共同发布《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联合实施细则》,从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58项具体措施。重庆加快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着力解决跨境经贸投融资合作中的交易信息不对称、获得异地授信难以及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碎片化等问题,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之间的跨境经贸投融资合作。

  4月18日,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理事会第七次会议、第七次成员大会在北京召开,总结2022年工作进展、部署2023年主要工作方向,审议有关议案、报告有关事项,颁发2022年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奖项以及共同体工作组委员聘书。

  媒体、产业、体育合作助力民心相通。4月10日,“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在重庆启动,活动期间,28家主流华文媒体深入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布局、工业现代化、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特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情况,讲述巴蜀新故事、展现川渝发展新篇章。4月15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办,50余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共同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产业发展脉络、自身特色以及如何构建优势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优势产业对外交流合作等主题展开研讨。4月29日,“一带一路”陕西·铜川射箭公开赛在铜川举行,设专业组、社会组、青年组、少儿组4个组别,400余名射箭选手参赛。

  (本文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供稿,成员包括组长翟崑,副组长娄晓希,组员胡鑫、王乐阳、韩卓希。)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