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携手互联互通新未来

2023-11-27      撰文/马斌 王青云


阿根廷高瑞查电站(中国电建供图)


  过去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构建引领全球互联互通新模式,为提升全球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共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仅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展望,更为互联互通发展做出整体性规划和部署。

  十年联通 成就显著

  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关键方向之一,也是取得进展最为显著的领域之一,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五通”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和前提。

  铁路联通方面,2020年10月,“一带一路”与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首个正式启动的大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开通运营;2023年10月,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而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使国际黄金大通道得以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动能澎湃。此外,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目前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运送货物超过740万标箱,一个依托“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纵跨亚欧大陆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正加快建设。

  公路联通方面,2022年7月31日,内罗毕快速路正式运营,目前已累计通行车辆突破2200万辆,有效提高了通行效率;2023年4月,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新贝尔格莱德——苏尔钦段建成通车,将塞尔维亚西南部的大中城市纳入了首都1小时经济圈,惠及人口超过400万……由中国企业参建的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有效破解了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公路建设难题,极大改善了当地交通状况。

  港口联通方面,2016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务局多数股权并接手港口运营,使比港成为地中海沿岸第一、欧洲第四大综合性港口,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023年,由中国港湾公司承建的莱基深水港正式开港运营,推动了尼日利亚乃至整个中西非航运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革。

  机场联通方面,由中国企业投资、承建、改造的机场陆续落成。2019年投入运营的埃塞俄比亚博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由每年700万人次提升至2200万人次;建设中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将与瓜达尔港等共同组成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2020年3月开工建设的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项目目前已顺利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预计机场投入运营初期旅客吞吐量达到每年700万人次。

  开放包容 联通未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与共建国家沟通发展理念,总结发展经验,制定合作规划,协商合作方向,落实合作举措的关键平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回顾了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成就与宝贵经验,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推动多边协作与制定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在互联互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各国应积极合作,制定涵盖基础设施、质量控制、环保和人权等方面的国际标准,从而促使各国在相互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应当发挥更大作用,积极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从而促进各国合作,协助项目策划和实施,确保互联互通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各国应鼓励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贸易壁垒,建立透明的项目评估和监管机制,以防止腐败和不当行为,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项目进展、风险评估和最佳实践,从而确保项目符合国际标准,提高项目建设过程的透明度与可溯源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机制建设。建立强有力的区域协调机制,重视可持续发展是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共建“一带一路”辐射范围较广,参与国家和地区追求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必须以共同的政策理念为基础,中国应积极加强合作沟通,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协商共建机制和高层对话机制,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以更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寻求与参与国家和地区的协作;进一步协调“一带一路”建设与其他重大战略的关系,推动内外联动与区域协同发展。合理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与沿海沿边地区的有效衔接,发挥当地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合作领域,积极探索不同层级的国际合作模式;中国应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基础,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区域市场,与相关主体建立技术合作联盟,打破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垄断,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独立自主的发展环境;

  —建设信息共享与数据共通平台。加速“一带一路”建设的互联互通应着眼于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具体而言,应推动建立跨国信息共享平台,以开放的数字生态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流。相关参与国家和地区能够借助平台共享关于交通、物流、贸易以及其他基础设施领域的信息,从而加强各方协作,使数据自由流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此外,还应积极制定和推广国际标准化数据格式和协议,消除语言与格式障碍,有效协调和优化基础设施与物流运输;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包括加密和身份验证,以确保敏感信息不被未经授权访问;制定严格的数据隐私法规,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和互通;加强应用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识别交通拥堵、货物运输路径的最佳选择以及物流效率的提升机会,从而优化资源利用率,减少拥堵,提高运输效率;

  —制定风险共担与合作防范机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应积极推动风险共担与合作机制的建设,以应对多样化风险,提高项目可持续性。“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往往存在影响项目进度、成本和可行性的潜在风险。相关各方可以合作建立共同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框架,对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识别风险因素;建立包括政府间合作协议、国际金融机构、共同投资基金等在内的风险共担机制,以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也可以提供融资、贷款、担保和保险等金融支持和保险工具,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的长期目标;

  —推动人员交流与加强技术培训。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应进一步加强人员流动与合作培训,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建设需求和技术挑战,积极推动国际工程师协会、跨国项目团队以及各种专业协会等跨国合作机制的建立,为相关人才提供专业培训,满足不同领域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需求。还应通过建立在线平台、技术文档库、专业社交网络等,促进全球工程领域的知识传递与经验共享,通过人员流动促进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建立更加牢固的伙伴关系,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发展。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展示了中国倡议、全球响应、世界共赢的鲜明特点,对外传递出要与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赢的积极信号,为世界经济恢复与发展注入了稳定性。未来,“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互联互通建设将继续弘扬丝路精神,坚守合作共赢原则,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积极借鉴。


马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青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