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一带一路”倡议汇集人类发展最大公约数

2023-12-20      撰文/陈文玲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同合作伙伴一道,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取得丰硕的历史性合作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共建“一带一路”走过第一个蓬勃十年的关键时点上,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更为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能。


共建“一带一路”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之所以说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基于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提出的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方案。这一重大倡议的提出,不仅是中国的需要,更是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的共同需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吸引了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在世界形成极大的影响力和作用,主要因为其包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诉求和“最大公约数”,即发展是解决主要问题的“钥匙”。

  共建“一带一路”,既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钥匙”,也是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当前,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以上,发展是这些国家最大的诉求。发达国家则面临着基础设施陈旧、新经济形态下未来如何进一步再发展的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多年来的成功发展经验可与国际社会分享。

  而共建“一带一路”,正是中国为人类社会提供的一个新的发展范式,是把发展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特别是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贫困国家、中小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了发展的希望,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和载体。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带来了共同发展的机遇,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力量源自丝路精神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经验,指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丝路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平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前提。古丝绸之路体现出的和平合作,实际上就是人们以和平的交往方式柔软地、持续性、开创性连接世界,提高了相互间的联通性。

  开放包容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要求。其内核是把开放的中国和开放的世界连接成为一体,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互学互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途径,是不同经济形态、社会制度的相处之道。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都需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文明发展和经济合作也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借鉴。

  互利共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目标。如果没有互利共赢,古丝绸贸易就无法克服千难万险、跨越千山万水找到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就是寻求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互利共赢。

  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它可以提供动力、寻求和平、创造开放的世界,以互学互鉴的相处之道搭建互利共赢的平台载体,保证共建“一带一路”能够行稳致远。


八项行动助力未来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面临的挑战。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五方面:

  第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国竞争博弈异常激烈,世界不确定性增多,各方面风险加大;

  第二,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和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第三,地缘冲突对抗不断发生,很多突发性的、局部的冲突,可能会从某些方面改变地缘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关系,甚至会使世界的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第四,世界还面临着生物战、金融战、自然灾害、生态危机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自然灾难和人为制造的大规模灾难仍然并存,这都使“一带一路”面临的外部风险增加;

  第五,中国企业如何在更充分的尊重和认可中“走出去”?如何让“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和内容更深入广泛地被世界认知?如何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真正成为全球性行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化程度、市场化程度、本土化程度如何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与“一带一路”倡议一样,八项行动同样源自中国,未来的机遇和成果也将属于世界。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公共产品,八项行动总体上展现了新的发展蓝图,具有大思路、大手笔、大跨度的特点。

  比如在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方面,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办好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会同各方搭建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同时也要求加快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扩大数字产品市场准入等。这就形成一个立体化、网络化、大跨度的空间布局,使互联互通变得更加立体,网络化和数字化程度更高,使互联互通产生乘数效应。

  八项行动每一条都有下一步推进的原则,都有平台的支撑和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比如,“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平台之一就是每年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指标就是未来5年(2024-2028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望分别超过32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意味着将来外资将参与和进入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则意味着将以市场化、商业化金融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

  八项行动举措非常务实,勾勒出未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工作重点,是开启新的黄金10年的重大举措,助力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陈文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