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拉合尔铁路机务段的会议室,一场关于“维保基地现场管理协调会”的小型会议正在举行。为与会的中巴双方人员担任乌尔都语翻译的,是美丽的巴基斯坦女孩玛莫娜·莎赫扎德(Mamona Shahzad)。
2012年,玛莫娜从巴基斯坦知名大学毕业,却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正当她感到失落无助时,报纸上的一份招聘广告带给了她新的希望。原来,巴基斯坦准备引进一批中国机车,正为此招聘文秘人员。
2013年,巴基斯坦铁路公司经过实地考察,分3次向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资阳”)采购了63台干线内燃机车,其中58台为整车交付,另外5台在巴基斯坦当地组装。针对巴基斯坦的线路、气候等条件,中方为此采用主辅同轴、模块励磁等先进技术专门设计了两款机车,尤其针对多风沙环境设计了洁净空气室,对进气、通风等系统进行过滤。2014年4月,这批机车陆续交付,主要运行在卡拉奇至拉合尔、拉合尔至拉瓦尔品第的客运路线上。
中国机车的到来,为巴基斯坦的铁路运输带来了明显变化:
机车机破事故从每年11.06起下降到1.61起;
铁路运营总收入以平均每年30.5%的速度增长,4年间增长了122%;
客货运准时率从42%提升到77%;
机车可利用率从80%上升到90%左右……
巴基斯坦铁路的发展,也给玛莫娜创造了机会。通过激烈角逐,玛莫娜来到资阳机车项目部担任文秘工作,成为在巴基斯坦铁路机务段工作的第一位当地女性,也成为人们眼中的“幸运儿”。“人们都很羡慕我。”玛莫娜深知,作为女性要在当地寻找到合适的工作,是件很费劲儿的事情。“我会努力学习,努力获得好成绩,证明我们女孩也可以像男孩一样自食其力,或许还会做得更好。”整理文件、档案,参与会议记录、兼职翻译,负责维保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等,玛莫娜加倍努力,认真对待每项工作。
在实现梦想的同时,玛莫娜也见证了中国机车为家乡人民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
在中国机车到来之前,巴基斯坦拥有的471台铁路机车中,只有180台可以勉强运营,其中的大部分也已超过了服务年限。乘坐这些机车,从卡拉奇到拉合尔1700多公里的旅程需要20小时左右,且容易发生故障,许多旅客宁可选择汽车或飞机,也不愿意乘坐火车。
使用中国机车后,同样路段的运行时间缩短了30%以上,乘坐舒适度也大为提升,民众对铁路运输恢复了信心。中车资阳不是单一的整车出口,还有专业技术的输出。2015年,中车资阳提供的5台散件机车在巴基斯坦当地组装,为让巴方更好掌握机车制造技术,中车资阳采用了全散件组装方式。中方技术专家抱着图纸,指导巴基斯坦员工将一块块钢板焊接组装成构架、车架、车体;中方焊接技师从放线开始,直到司机室组装完成现场指导巴基斯坦员工……中方员工不辞辛苦,帮助巴方员工掌握机车工作原理、操作要点,甚至手把手教他们制作工装工具。
由于中国机车的良好品质和优秀的售后服务,中车资阳与巴基斯坦铁路再度“牵手”。2017年7月,中车资阳与巴基斯坦铁路公司再次签订了63台机车三年维保合同,玛莫娜成为了中车资阳巴基斯坦机车维保现场项目组的一员。“我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这里工作环境舒适,收入稳定,所有人在这里都能受到尊重。大家都很羡慕我,特别是身边的女性朋友,她们也希望和我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玛莫娜开心地说。
由于铁路线路路况复杂,当地对机车的维护保养要求非常高。维保项目组在明确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后,决定从机车“趟检”入手,帮助巴基斯坦铁路快速提升机车使用效果。一开始,严密的“趟检”流程和管理让巴方员工很不适应,结合巴方提出的意见,项目组随后优化了表格内容,使记录和操作更适合巴方操作习惯。如今,巴基斯坦拉合尔新机务段已基本具备独立开展“趟检”工作的能力,巴方员工也实现了从机车“保洁工”到“维保员”的转变。
在维保项目基地,玛莫娜工作很开心。每当她在工作上遇到困难,中国同事都会热情地提供指导和帮助,这给了玛莫娜越来越多的成长机会。“感谢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感谢中车资阳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造福我的家乡和人民,我会不断学习新技能,迎接新挑战,实现我的美好梦想。”玛莫娜说。
(本文图片由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