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邹统钎: “丝路大学”的首位中国副校长

2023-12-20      撰文/本刊记者 周瑾

  位于丝绸之路上的乌兹别克斯坦被誉为欧亚的十字路口。“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以下简称“丝路大学”)就坐落在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世界遗产之城撒马尔罕。作为“一带一路”中乌国家合作项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全程参与了丝路大学的建设。202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邹统钎出任该校副校长,成为丝路大学首位中国副校长。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阿扎莫夫给邹统钎教授颁发顾问聘书


中乌两国合办丝路大学

  在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提出成立丝路大学的倡议。他认为,中亚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文交往。

  对此,中方高度重视。通过外交部相关部门推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全面承担丝路大学共建工作,从整体部署,统筹组织,到与丝路大学签订顾问派遣、学生教师交流、师资援助、科研协作、教学资源共享、开拓全国旅游院校与旅游机构资源等方面的详细合作协议。邹统钎被委以重任,出任丝路大学校长特别顾问。他评价说,“这次合作共建丝路大学是北二外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又一重大举措。”

  2019年7月,邹统钎应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邀请,第一次赴撒马尔罕,对丝路大学的管理团队、师资、新校园、基础设施与教育技术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考察,与师生进行座谈,为这所新建大学带去了中国经验。

  “乌兹别克斯坦各个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人们大多能讲俄语、英语、乌兹别克语、波斯语等语言,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和外籍教师很多,这对于建设国际大学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邹统钎说。

  在邹统钎眼里,乌兹别克斯坦整个国家具有强烈的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愿望,期望中国给予各种支持、帮助。而丝路大学的创办极具独特性,是中亚地区旅游和高等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它在最重要的管理体制和创新机制方面,对世界旅游、教育行业具有很多创新意义。”

  丝路大学设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直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邹统钎介绍说,丝路大学作为一个新办大学面临诸多困难。“我刚到撒马尔罕的时候,发现这里的网速非常慢,影响学习交流,学校师资严重短缺,学校大量使用临时志愿者师资。”

  如今,丝路大学下设三个学院:旅游学院、服务学院与技术学院,配置创新中心与技术中心,重点为乌兹别克斯坦与中亚国家和地区培养高水平旅游、文化、遗产、传媒等方面的管理人才。目前,丝路大学每年招收本科生2200多人,硕士研究生200多人,博士生80多人,以及远程教育学生600多人。

  在丝路大学,邹统钎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教育教学活动,为本科生讲授“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为研究生讲授“中国出境旅游市场”,为远程教育学生讲授中国出境旅游消费行为等,还多次到撒马尔罕州政府、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大学等地巡讲旅游热点话题。

  2020年和2021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丝路大学轮流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旅游论坛,并且共同举办过多次高端国际旅游研讨会,联络国外近30所大学参与双方合作举办的国际研讨会,协助丝路大学参加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工作。


培养复合型国际化旅游人才

  2020年1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实行短期旅游免签政策,为双方人员往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邹统钎也开始协助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如何接待中国游客”的相关培训工作,助力当地政府部门为中国及国际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拓展旅游市场。

  2022年1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功获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中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研究人才培养计划”,该项目旨在培养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上合组织、中亚国家的文化、旅游、语言、安全领域高端复合型人才,每年支持4名交流访问人员赴丝路大学交流访问。“丝路大学一年制硕士研究生项目”也同时启动,2名北二外研究生前往丝路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并获得了丝路大学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资助。

  邹统钎重视学生国际化交流,尤其注重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积累了培养复合型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宝贵经验。他认为交流有助于克服语言障碍与文化障碍。玄奘取经、鉴真东渡等等人文之间的交流互鉴有助于各自吸收彼此优秀文化,促进本国发展。

  早在2003年,邹统钎就推动建立我国旅游管理留学研究生教育项目,重点培养发展中国家的旅游管理高级人才。后来,又推动建立IMBA、中美旅游管理以及翻译学联合博士项目、招募“一带一路”工商管理高级人才等。为了给学生打开世界文化交流通道,邹统钎积极推动学院参加旅游管理专业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并于2011年带领北二外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A级认证的高等院校。由此加强了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中佛罗里达大学、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英国伯恩茅斯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马来西亚管理与科技大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合作。

  其实,长期从事世界文化和旅游推广工作的邹统钎本人就是复合型国际化旅游人才,不仅担任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担任丝路大学校长特别顾问期间,邹统钎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亚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为世界线性遗产保护介绍中国国家文化公园方案,与乌兹别克斯坦文化和旅游部分享旅游抗疫经验,建立国际科研工作站,吸收法国、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专家入站,共同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等课题。


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在邹统钎看来,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旅游和文化领域合作空间广泛。乌兹别克斯坦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有很大的消费市场。

  基于在援建丝路大学上作出的突出贡献,2020年邹统钎被授予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旅游奉献者”徽章。由于此前做出的成绩和产生的积极影响,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也向中国政府提出申请,希望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建技术大学。

  “如果能够把中国高铁引进乌兹别克斯坦,将极大改善乌兹别克斯坦的基础设施,旅游发展也将得到促进。”邹统钎认为,中吉乌铁路开通后,交通方面会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可以开发更多适合中国游客的餐饮和相关服务。在游客支付方式方面进行提升,推行行业的智慧化和数字化建设。

  邹统钎表示,中国在旅游景区管理方面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全世界的很多地方。比如,5A级景区、五星级酒店标准等。同时,中国的旅游扶贫经验也可以引进到中亚地区。

  在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学者和学科建设必须国际化,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发展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培养人才。”邹统钎强调可以培养一批讲中文的导游和管理人员。如果他们对中国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更能够提供中国游客满意的服务。不管是旅游基础设施还是旅游商城设施,不管是宾馆、饭店、餐馆,还是支付技术、5G技术、WiFi等,关键还是“在后面支撑的人”。

  2020年初,邹统钎同撒马尔罕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教师一同调研乌兹别克斯坦世界文化遗产布哈拉与希瓦古城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情况,评估建立产学研基地与遗产旅游观测站的可行性。希瓦古城是当年波斯花剌子模王国的首府,也是当年沙漠中商队通往伊朗的最后一个驿站。乌中两国于2014年决定合作开展希瓦古城保护修复工作。中方帮助修缮的是古城内险情最严重、修复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两处建筑。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尽量使用当地传统工艺和材料,同时充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在古城修复现场,邹统钎说:“我愿倾尽一生,为世界培养复合型国际旅游人才。只为让世界看到,中国智慧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贡献。”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