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应对气候变化:人人有责

2023-12-20      撰文 / 马胜荣

  今年以来,由气候变化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已经发生多次。在这个被称作历史最热夏季的年份,全球多地遭遇极端天气。飓风“丹尼尔”在利比亚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大量民众罹难;加拿大森林大火烧掉了15万平方公里森林,向大气层排放了超10亿吨的二氧化碳……

  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为气候行动鼓与呼》一书,汇集了诸多气候传播案例。透过这些具体鲜活的案例,再次印证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灾难是巨大的、全球性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尽管本书大多数作者并非从事气候变化研究的专业撰稿人,但同样能引发读者的启迪和思考。

  本书的出版,首先彰显了中国学者的独特魅力。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汇聚了一大批在专业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顾问,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气候传播理论研究和推广,致力于改变公众认知。这种以学者个人魅力为纽带的学术共同体,应该是气候传播在中国得以形成“气候”的重要原因。

  其次,此书凸显出我国各类社会组织的责任、担当和情怀。中国民促会、绿发会、创绿研究院、绿色和平、深圳航都文化等社会公益组织一直在默默地支持和参与气候变化和传播工作,始终把它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孜孜以求。阅读本书,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政府、媒体、公益组织、企业、智库等各类主体表现出的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责任、担当和情怀。

  最后,此书展现了国内公众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认知。从南方到北方,从城市到农村,越来越多以民间环保大使田桂荣、成都女孩黎子琳、“冰川哥”王相军、云南大理农村村民和青藏高原藏族牧民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普通中国人,都在身体力行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维护气候公平正义。

  汇集了数十位作者创作智慧的这本书,也折射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处理自我关系、人我关系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原则和“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这种“和合万物”的东方文化,难道不是破解全球气候治理“公地悲剧”的最佳药方吗?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更多地了解气候变化知识,更积极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更努力地推动中西方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使气候传播在中国和全世界真正形成“大气候”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马胜荣: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顾问




书 名 《为气候行动鼓与呼》

主 编 郑保卫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