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9263132269-1111.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绿色金融

2024-03-04      撰文/本刊记者 郑煦


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丝路基金有限公司供图)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不断深化。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的倡议,2020年“双碳”目标的提出,擦亮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绿色生态底色。

  绿色发展同样是“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特征。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通过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发展援助资金、绿色金融专项基金等多元化方式,不断支持“一带一路”绿色项目建设,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发展、全球绿色转型走上康庄大道。

  绘就“一带一路”绿色底色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交通要冲的十字路口,是“一带一路”向西延伸的必经之路。当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干旱影响和投资缺乏,电力供应经常出现短缺。为有效缓解当地用电紧张局面,2021年,中亚最大燃气联合循环电站——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1500MW燃气联合循环电站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采用目前世界上燃烧温度最高、单体功率最大、效率最高燃气轮机,配套“废水零排放”设计方案,污染物排放远低于国际标准,环保水平世界领先。

  锡尔河燃气电站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金融支持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一大关键因素。对此,中国银行作为全球牵头协调银行,成功筹组由多家跨国银行和多边机构组成的国际银团,设计了符合国际惯例的融资结构,贷款超7亿美元,为项目落地提供重要资金保障。

  这只是中国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投融资实践的一个缩影。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金融机构为绿色项目积极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产品创新,撬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通过不断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中国与共建国家不断深化绿色金融合作,持续推动对外投资绿色化进程,对外投资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张玉军介绍说。近年来,中国积极搭建绿色金融发展平台,出资或参与出资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等一系列资金机制,加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绿色发展的资金支持。同时,将绿色金融引入G20议题,发起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建立“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发布“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指数,积极构筑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机制。并基于《“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为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可自愿参加和实施的绿色金融行为准则。

  GIP秘书处北京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GIP成员规模扩大到47家签署机构以及18家支持机构。这些机构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例如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泰国、摩洛哥、巴基斯坦等。

  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迅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绿色贷款数量不断提高。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通过“一带一路”绿色投资,许多国家推动了绿色发展。如赞比亚政府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支持下,成功在全部10个省内建设1583个太阳能磨坊厂,推动当地粮食价格下降超过30%,提供了近5000个长期稳定就业岗位。

  截至2023年6月,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7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政策支持下,中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共建国家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支持,为当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

  近期,工商银行成功在香港、新加坡、卢森堡和迪拜四地发行了全球多币种“一带一路”主题境外绿色债券,规模等值20.3亿美元。此外,创新型产品也不断涌现,如“一带一路”可续期私募公司债券,是国内首单专项用于非洲项目公司的债券,为多元化的投资提供了更多选择。

  平安银行通过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参与了非洲最大的水电站项目——安哥拉凯凯水电站项目融资,首次与主权国家开展信贷服务,为项目的安全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加快推进能源转型,这需要发达经济体凭借其更强的金融和技术能力率先采取行动,新兴经济体则需要得到金融和技术支持,加速其经济脱碳,满足其发展需求。

  在“百花齐放”的绿色金融发展中,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这一系列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国绿色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域带来新的活力。

  贡献绿色金融力量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理念逐步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切入点和“多边共识”。

  未来,绿色金融跨境合作将如何发力?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认为,多边平台如新开发银行、区域开发银行、“一带一路”倡议和本币贸易协定对于恢复经济、实现多极新秩序和践行多边主义至关重要。她强调,“我们需要共同融资的战略,将其他的多边银行、区域开发银行、私人和公共投资联系在一起,建立一个强大的绿色融资的基础。”

  卢森堡财政大臣白友莉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威胁,实现净零排放需要庞大投资。因此,无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投资都必须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欧洲和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的交流也显得尤为重要。

  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主席马克·塔克认为,中国的绿色金融在过去几年的增长已经超过40%,中国有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但为实现减碳目标,仍然需要更多融资。

  2023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对外传递了我国将进一步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信号。业内专家们普遍表示,通过多元的绿色金融工具,中国正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发展,为全球绿色金融合作树立了榜样。未来,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绿色金融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image001.jpg

南昌舰党委•奋进深蓝写忠诚

寥寥星光伴航,中国海军航母编队正组织夜间训练。首次加入航母编队的国产万吨大驱南昌舰担负伴随警戒任务。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