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包括区域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合作领域。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2024年加快发展蓝色经济,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蓝色经济发展,致力于全球范围内共建共享“海洋命运共同体”。
可持续发展重要引擎
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海洋十年倡议、全球发展倡议、非盟2063年议程等重要政策文件和活动中,都将蓝色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经济发展方式来统筹谋划、前瞻布局。据统计,蓝色经济每年为全球经济贡献超过1.5万亿美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2030年全球海洋产业经济价值将超过3万亿美元,蓝色经济成为了经济成份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因子。
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同岛屿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框架内,积极开展农业、海洋可再生能源、气候预警等大量项目合作。
2024年12月,中国与巴巴多斯、马尔代夫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发展合作论坛,27个国家、24个区域和国际组织等利益攸关方共商共谋,开通上线全球发展项目库信息系统,组建成立中国-印度洋地区海洋合作与培训中心。巴基斯坦计划发展部部长伊克巴尔表示,蓝色纽带推动巴中合作提质增效,让“铁杆”兄弟友谊更铁。
全面构建蓝色合作伙伴关系
海洋是脆弱的,无法用一把尺子为各国蓝色经济及发展划线。中国政府在发展多边关系的同时,统筹资源、搭建平台、出台政策,支持世界各国特别是沿海国家发展绿色型、海洋型、持续性、高质量的蓝色经济。
近些年来,中国积极分享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经验,在海洋旅游、渔业、海水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支持了马尔代夫微网海水淡化设备、加纳渔港综合设施、萨尔瓦多拉利伯塔德码头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小而美项目。
中外合力发展蓝色经济,正在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增长引擎,极大程度改变了人类开发海洋的方式,为增强全球南方国家海上互联互通开创了一条具有“蓝色韧性”的未来发展道路。
当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湖南博物院三层的走廊,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的入口处形成了鲜明的光线分割。
在南海之滨,一朵象征盛世的莲花傲然绽放,历经25载春秋,见证了“一国两制”实践的辉煌成就。
公元前223年,秦楚激战。黑夫和惊兄弟在战场上写下家书报平安,那一片木牍是战时暗夜里最亮的光。如今,这封家书被展出于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