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度型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中国债券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提升。2024年熊猫债发行热度的大幅攀升,就是其中一个明显的标志。
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底,熊猫债年内发行量超过1900亿美元,同比涨幅超过25%,再创历史新高。从月均交易量来看,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也显著提高。
熊猫债发行续创新高
熊猫债是指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市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自2005年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率先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熊猫债以来,伴随着融资成本、政策便利度与信用环境的变化,熊猫债一级市场经历了缓慢起步、稳步发展和快速扩容阶段。
与以往熊猫债的发行主体以国内红筹企业为主有所不同,2024年,熊猫债纯外资发行人数量和发行规模占比显著跃升,发行人结构更加优化。同时,行业分布也更加多元化,以金融和公共事业类型为主,新增了材料、能源等行业的债券发行。
在利率中枢下行的背景下,2024年,新发熊猫债票面利率普遍有所走低,但较同评级的债券品种仍存在收益率的优势。在熊猫债发行产品类型方面,凭借较为便捷的发行流程,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仍占据主流发行产品地位,不过长期限熊猫债发行规模明显上升,可持续发展主题熊猫债发行规模也持续攀升。
多重利好促扩容加速
2024年熊猫债发行续创新高的背后,是中国境内债市的低融资成本和不断优化的制度配套措施。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之下,中国境内债市融资成本的比较优势凸显。得益于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相对低的利率环境,熊猫债成为海外发行人“降成本”的重要路径。
熊猫债市场的放量发展,还与监管部门的制度优化举措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国际化,出台一系列促进熊猫债市场发展的制度便利措施,包括放开注册发行环节主承销商家数限制、实现熊猫债多品种统一注册全流程线上化、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熊猫债资金管理规则等,这都为熊猫债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在人民币国际化扎实推进下,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以及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不断增长,发行人使用人民币融资的意愿增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贸易协定的实施,人民币在国际融资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助推熊猫债市场发展。同时,熊猫债放量发行使更多境外主体进入中国债市融资,促进了人民币境内外流通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与人民币国际化形成了双向促进。
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以及我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境外投资人对人民币资产的融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熊猫债的投资吸引力也将继续提高。
当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湖南博物院三层的走廊,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的入口处形成了鲜明的光线分割。
在南海之滨,一朵象征盛世的莲花傲然绽放,历经25载春秋,见证了“一国两制”实践的辉煌成就。
公元前223年,秦楚激战。黑夫和惊兄弟在战场上写下家书报平安,那一片木牍是战时暗夜里最亮的光。如今,这封家书被展出于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