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今后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体现出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正不断落地生根,转化成更多服务于全人类的公共产品,意味着中国推广全球文明倡议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繁荣人文交流,推动文明进步
2024年10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中强调:“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通过真诚沟通,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世界朝着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这一讲话进一步彰显了中国致力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繁荣发展、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
自2023年习近平主席创造性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以来,中国积极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各国人文交流新局面,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激发精神力量。
5月21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大学、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4和合文明论坛”在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行。中外著名学者、专家围绕“文明多样性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共同回顾中法文明的交往历史,思考不同文明的相处之道。9月19日至21日,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成功举办,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中外嘉宾参会。正如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致辞中所表示的,“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全球共同发展进步,应当秉持共同价值,合作应对全人类挑战;搭建互鉴平台,汇聚民心相通合力;重视科技赋能,破除交流障碍壁垒。”
凝聚合作共识,促进共同发展
国际社会的合作共识,世界文明的协同发展以文明互鉴交流为基石。2024年9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以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5月3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文明互鉴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注入人文滋养和精神动力。此外,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的第八届“东南亚论坛”2024国际会议和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等,都是中国推动不同文明互鉴、促进世界文明协同发展、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实践。
回望过去,2024年是中国对外交流丰富多彩、文明互鉴成果丰硕的一年,也是全球文明倡议不断兴盛和发展的一年。一年来,中国不断扩大来华便利化措施,外国来华旅游人数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了解中国,感受真实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丰硕成果。
未来,中国将继续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为自身文明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当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湖南博物院三层的走廊,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的入口处形成了鲜明的光线分割。
在南海之滨,一朵象征盛世的莲花傲然绽放,历经25载春秋,见证了“一国两制”实践的辉煌成就。
公元前223年,秦楚激战。黑夫和惊兄弟在战场上写下家书报平安,那一片木牍是战时暗夜里最亮的光。如今,这封家书被展出于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