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中国经验助力南亚减贫实践‌

2025-07-07      本刊综合报道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多维度贫困指数2024年版》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有11亿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从地理分布上看,南亚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是贫困人口的主要来源,其中南亚地区占比35%。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全球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2020年,经过艰苦努力,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中国的减贫成就与扶贫经验,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与普遍赞誉,为促进全球减贫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助益。

  2025年5月15日,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论坛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中国驻斯里兰卡使馆指导,来自中国及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的政府官员、外交使节、专家学者、媒体和国际组织代表在内的8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索符合地区特色的减贫与发展方案。这场横跨印度洋两岸的智慧碰撞,既有对中国脱贫攻坚经验的系统梳理,也有对南亚特色减贫路径的务实探索,有助于推进双边和多边共享减贫经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减贫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致辞中指出,消除贫困是全球性的难题,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与南亚国家开展减贫与发展合作势在必行,任重道远。他强调应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理念,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深化务实合作,共创经济繁荣稳定;推动创新技术应用,赋能减贫事业发展。

  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在推动自身减贫进程的同时,中国始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戚振宏‌在发言中指出,中国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并在“东亚减贫合作倡议”“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框架下扎实推进合作项目,通过多、双边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建设,助推全球减贫进程。

  斯里兰卡中国协会主席‌吉尼斯·德席尔瓦与在场嘉宾一起回顾了中国从贫困国家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他表示,中国通过大规模的人口搬迁、扶贫政策、乡村振兴以及旅游业发展,成功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这一历史性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和社会体制,展现了明确的愿景和强有力的实施措施。

  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及外国语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戴永红认为,中国的脱贫智慧体现在“因地制宜”和“精准施策”方面,中国的扶贫模式强调根据贫困地区和群体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扶贫策略。“中国的经验表明,只要拥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并付诸实际行动,就能够为贫困地区开辟出脱贫致富的道路。”

  斯里兰卡中国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会长‌英德拉南达·阿贝塞克拉强调了中国的扶贫经验对南亚国家特别是斯里兰卡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性。“中国的扶贫成就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成功,更是全球发展的宝贵财富。”他说:“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不仅为中国,也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尤其是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对南亚国家克服类似挑战具有深远意义。”

  深化合作助力南亚减贫

  ‌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给中国与南亚地区带来文化上的友好接触和贸易上的互利往来。如今,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关键词。多年来,中国与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中国企业在当地建设港口、公路、铁路、医院、水利、电力等项目,极大改善了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有力带动了当地就业。

  “中国作为全球减贫事业的重要引领者,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平台,与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说。

  斯里兰卡“一带一路”智库代表‌香农·汉尼巴尔指出,斯中合作基础深厚、成果丰硕。2023年,中国资助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斯里兰卡实施水果价值链提升项目,帮助当地水果更好进入国际市场。同时,中国还支持当地海参养殖、农村道路建设以及马哈维利引水灌溉工程,切实改善了民生福祉。他强调,这些务实成果充分彰显了斯中合作在促进区域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南亚和印度洋地区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发展需求尤为迫切。斯里兰卡佛教、宗教与文化事务部副部长伽马格达拉·迪萨纳亚克表示,“尽管斯里兰卡近年来在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贫困依然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尤其在农村地区和城市贫困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特别指出,斯里兰卡从中国将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成功做法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

  南南合作作为发展中国家间的重要合作机制,近年来在推动南亚地区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卡皮拉·穆纳辛赫分享了关于通过南南合作向斯里兰卡提供技术援助的经验与成效。通过转移优势技术与创新技术,提升了斯里兰卡香蕉、菠萝、芒果等重点水果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量,并推动了商业化进程,以增强其在国内和出口市场的竞争力。相关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王东晓同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海洋资源与季风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南亚地区经济与环境的深远影响。他认为加强区域合作,尤其是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季风系统预测与管理方面的合作,能够为南亚国家带来巨大的减贫机遇。

  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教授‌乌达亚·莫汉·德瓦达斯则在发言中提出了一种全面的人力资源发展框架,旨在为政策规划与战略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贫困的减轻与消除。他表示,通过“赋能”与“人力驱动”的综合框架,可以帮助各国在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为南亚地区的减贫工作提供全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A9R914E封面.jpg

红色记忆 革命之城

南京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红色基因镌刻于城市血脉,红色资源深入城市肌理。

038-_0WQ2360-封面.jpg

国产飞机载旗首次执行国际商业航班

2025年7月1日,北京时间09时35分,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C909机型执飞的CA757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平稳飞抵乌兰巴托国际机场,开启了国航C909运营国际商业航班的新篇章。

A9RB31A封面.jpg

金陵烟火入画来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漫步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市井巷陌间,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烟火气。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