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跨境视域下的国企人力培训机制搭建

2025-07-07      撰文/孙志国

  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既有熟练专业技能又具备跨文化交流水准的高素质人才,而高效的人力培训机制不仅是提高国企员工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确保“一带一路”具体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国企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对自身的人力培训机制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高度重视发展中的诸多挑战

  人力培训通常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发展战略,对员工进行有规划、有组织的学习和训练,使其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工作心态。学习培训要遵循系统化、理论结合实践、因材施教、鼓励等原则。近年来,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作为建设主力军的国企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急剧提升,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传统的人力培训机制存在一些弊端,无法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需求。

  培训目标与战略脱节。“一带一路”涉及众多共建国家,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法规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国企员工熟悉多种文化,具备跨文化交流,通晓各国法规等能力。然而,现阶段许多国企人力培训目标仍限于传统业务与国内市场,未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客观现实,导致一些培训无法为工作实践提供可靠支撑。

  内容缺乏针对性。“一带一路”建设中,一些国企人力培训在内容设置上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业务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培训课程对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化重视不够,导致员工对项目所在地的经营环境、文化风俗缺乏了解,进而影响到项目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培训内容无法及时更新,陈旧的培训教材阻碍了员工素质的提升,进而影响到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培训方式传统单一。许多国企人力培训仍偏重课堂授课方式,“灌输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影响到员工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然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线学习、实战演练、虚拟培训等新兴培训模式已在社会众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国企人力培训应积极借鉴新兴培训模式,满足员工碎片化学习要求,提高培训效果。

  师资力量薄弱。国企人力培训的授课老师一般分为常设老师和外聘老师。常设老师大多在国内生活,缺乏在共建国家参与项目运作的实战经验,对于国际复杂的政治生态、独特的文化风俗、特殊的市场规律,以及前沿技术缺乏深入了解。这使得这些老师在授课时,无法将生动的应用案例和应对技巧融入培训内容,割裂了学与用的紧密联系。而一些国企虽然在人力培训中频繁聘请外部专家授课,但这些专家普遍缺乏对国企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公司文化的全面了解,无法将自己的实战经验与国企特点紧密结合,最终影响培训效果。

  遵循创新驱动的实践路线

  在人力培训领域,创新驱动已成为国企推动企业变革与人才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与理念创新融入培训机制,国企可构建起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新范式,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战略导向与目标要精准化。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完善国企人力培训机制的关键,在于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实现目标精准化。国企要深刻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紧密结合自身国际战略布局,全面思考共建国家的实际需求,使培训目标更具象、更有针对性。培训过程中,培训机制一方面要根据不同业务领域(如新能源开发、经贸合作、基础建设等),精准确定员工素质提升的核心标准,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提升员工跨文化沟通力、国际领导力与多维创造力,为国企在共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内容定制与模式要多元化。“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人力培训机制的创新要紧贴客观需求。内容设计中,国企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培训岗位,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另一方面要大力拓展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引入国际前沿管理和培训的理念和经验,努力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要兼顾个性化与多样化,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满足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复杂的项目要求。

  数字化与培训实践要紧密融合。数字技术正在深刻重塑人力培训的格局。国企要积极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手段,构建功能完备的学习服务平台,通过融合海量的教学资源,助力员工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学习,并利用模拟谈判、沙盘演练等数字虚拟模式,让员工将基础知识用于仿真模拟实践活动,增强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要深刻认识到,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使持续学习和技能更新成为可能,为企业培养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拥抱数字技术已成为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师资国际化与能力提升要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国企加速布局国际市场。在全球化竞争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国企人力培训的师资国际化与能力提升已成为战略性课题。国企应积极拓宽师资引入渠道,引进具有全球工作经验、熟练国际准则与多元文化背景的海归人才,开阔员工的海外视野,掌握国际一流的技术与经验。同时,国企要积极提升内部培训团队的国际化水平,选派优秀老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境外项目实践,全面了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具体情况,把握国际领先的培训形式与理念。此外,国企要建立常态化的教师培训与考核机制,确保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为国企培养“一带一路”专业人才提供切实保障。

  孙志国:江苏宁宿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A9R914E封面.jpg

红色记忆 革命之城

南京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红色基因镌刻于城市血脉,红色资源深入城市肌理。

038-_0WQ2360-封面.jpg

国产飞机载旗首次执行国际商业航班

2025年7月1日,北京时间09时35分,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C909机型执飞的CA757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平稳飞抵乌兰巴托国际机场,开启了国航C909运营国际商业航班的新篇章。

A9RB31A封面.jpg

金陵烟火入画来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漫步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市井巷陌间,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烟火气。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