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56810557716.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点亮“中国—中亚精神” 携手推动区域合作高质量发展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稳步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

2025-09-05      撰文/丁晓星

  中国与中亚国家山水相依,安危与共。中亚是重要的周边地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与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建交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顺利发展,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今年6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成功举办,再次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中国—中亚合作成果丰硕

  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之后,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取得重要成果:

  ——战略互信水平持续提升。中亚是中国周边唯一实现“三个全覆盖”的地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三个“全覆盖”彰显的是互信和情谊,是共迎国际风云变幻的定力和决心。

  从“三个全覆盖”可以看出,中亚五国与中国的政治互信达到了很高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作用突出,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多次强调中国始终是中亚国家值得信任和倚重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中亚国家领导人也都重视对华合作。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多次来华访问,是知名的“中国通”。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始终重视发展对华合作。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是中国的老朋友,是首个由中方在境外颁授“友谊勋章”的外国领导人。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成果。中亚是共建“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和示范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近950亿美元。目前,中国是中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和主要投资国,累计对中亚国家投资超过300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在中亚取得成果,根本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中亚各国的发展战略。哈萨克斯坦2029年经济发展战略中,明确了交通物流、农业、创新经济、旅游业为四大新兴产业,希望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助力本国的经济多元化。乌兹别克斯坦确定了2030年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强对华合作,尤其重视借鉴中国的减贫扶贫经验。据统计,目前已有3000多家中企在乌投资兴业。塔吉克斯坦2030年发展战略聚焦交通、能源和农业,同样希望加强对华合作。

  ——人文交流不断深化。中国与中亚各国有着3000多公里的边界。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古丝绸之路打开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大门。如今,中国与中亚国家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拉紧同心同德、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筑牢中国与中亚国家世代友好合作的民意和社会基础。目前,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已经与中国实行了互免签证的政策,据统计,2024年赴哈的中国游客达65.5万人次。中亚国家的中文热持续多年,目前有数万名中亚留学生在中国学习。

  ——安全合作维护地区稳定。中亚的安全与中国西部的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在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不断的背景下,中亚地区保持了稳定与发展,这是难能可贵的。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通过双方和多边层面开展,尤其是在上合组织框架下进行紧密的安全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指明方向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明确提出“中国—中亚精神”,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讲,有“五个一”:

  一个机制。中国—中亚机制是在2020年根据中方提议建立的,建立五年来,在六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中国—中亚机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层级高。2022年,成员国就决定将其提升为元首级,每两年召开一次峰会。二是设有常设机构。中国—中亚秘书处设在西安,2025年已全面运行,这意味着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有落实机制。三是合作范围广。成立了外交、经贸、交通、教育等13个部长级会晤机制,还设立了政党对话平台、实业家合作委员会、中国—中亚媒体论坛、智库论坛等。

  一种精神。本届峰会在全面总结中国中亚合作成功经验基础上,形成以“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为基本内容的“中国—中亚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中亚精神的核心就是四个坚持,即“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深化互信、同声相应;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各国领导人在峰会的宣言中进一步强调:“应大力弘扬这一精神,使之成为机制成员国发展友好关系、推进互利合作的基础”。

  一份条约。在本届峰会上,中国与中亚五国签署了“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重申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重申坚定支持各方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以及主权平等和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决心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这是六国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创举。

  一个路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就是推进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已在中亚地区取得重大成果。在本届峰会上,各方明确将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作为六大优先合作方向。各国商定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方决定在中国中亚合作框架内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

  当前,中亚各国都在落实本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根本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国与中亚国家可以进一步加强战略对接,作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同路人,彼此支持,相互成就。

  一个目标。中国—中亚机制的目标就是推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守望相助的共同体,坚定支持彼此的核心利益。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时所讲“在乱云飞渡中做彼此坚强的后盾,在发展振兴中做彼此有益的助力”。二是发展共同体。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三是普遍安全的共同体。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四是世代友好的共同体。中国与中亚国家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赓续传统友谊,密切人员往来,增进相互理解,筑牢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达成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丰富了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相关理论和实践。“中国—中亚精神”是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原则理念,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现实保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同现代化是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展望未来,在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在中国—中亚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将携手合作,团结共进,朝着命运共同体目标砥砺前行,共同谱写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丁晓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XXU00413封面1.jpg

同饮一江水 光影耀澜湄——2025澜湄国际影像周在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启幕

8月20日晚,2025澜湄国际影像周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启幕。

038-_0WQ2360-封面.jpg

国产飞机载旗首次执行国际商业航班

2025年7月1日,北京时间09时35分,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C909机型执飞的CA757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平稳飞抵乌兰巴托国际机场,开启了国航C909运营国际商业航班的新篇章。

A9RB31A封面.jpg

金陵烟火入画来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漫步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市井巷陌间,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烟火气。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