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56810557716.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十年携手共繁荣 —中拉论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成效

2025-09-05      撰文/ 罗慧芳 陈超

  自2014年7月中拉论坛设立以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启双边合作与整体合作并行互促的新阶段。尽管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中国梦”与“拉美梦”始终紧紧相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日益成为缩小发展鸿沟的助推器和共商发展振兴的催化剂。作为深化中国与拉共体成员国合作的关键平台之一,中拉论坛为促进中拉各自现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拉论坛助力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

  拉美地区是“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中国与拉美国家陆地国土面积之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五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四分之一,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国家和地区。2015年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召开,标志着中拉双方整体合作由构想变为现实。10年来,中拉双方充分发挥论坛平台作用,以机制化合作不断夯实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拉论坛助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拉美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共建“一带一路”构成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在中国与拉共体国家领导人的共同关心和引领下,双方构建起以中拉论坛为代表的多元主体、领域广泛、灵活高效的战略对话与交流机制。在拉共体国家中,已有超过20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与巴西“加速增长计划”“巴西新工业计划”“生态转型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等发展战略实现了有效对接,中巴关系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目前,中拉双方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实施了20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一系列“小而美”民生项目,累计创造了上百万个就业岗位。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切实带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给中拉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极大提高了普通民众的获得感,得到了国际社会和拉美加勒比国家的广泛认同和赞赏。

  中拉论坛助力落实“三大全球倡议”。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为解决全球发展和治理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一度陷入长期的经济停滞,中拉合作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2024年,中拉贸易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较十年前翻一番。中拉产业链、价值链高度契合,产业协作进入“双向赋能”阶段。与此同时,中拉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深化,民众相互了解和好感度持续提升。当前,中拉论坛框架内人文交流蓬勃开展,中拉文明对话论坛连续举办七届,为未来中拉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和情感共鸣。

  中拉论坛助力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2025年1月以来,美国多次使用关税大棒威胁包括哥伦比亚、墨西哥在内的拉美国家,胁迫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中美洲国家,严重破坏全球多边贸易体系规则,遭到地区国家的一致反对。中国和拉共体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成员,都致力于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拉论坛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探求更加有力有效的全球治理与发展方案。中拉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的协调配合日益密切,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全球健康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中拉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积极实践区域经济合作,倡导和参与一系列重要的高标准区域经贸安排,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中拉合作新领域新空间不断拓展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拉“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务实合作走深走实,合作新领域新空间不断拓展,绿色、数字、创新丝绸之路建设取得新成效,共同谱写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拉样板”。

  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指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要全面夯实绿色发展合作基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入对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是共建共享的能源合作,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有助于真正实现“变革我们的世界”。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都根植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5个目标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与绿色丝绸之路的目标高度一致。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都面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艰巨任务。拉美地区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特别是巴西水电、生物燃料和乌拉圭风电表现突出,但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较高,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结构性挑战。在中拉论坛框架下,各方不断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转型等领域交流互鉴,在“双碳”目标下凝聚绿色共识。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和装备制造国,中国的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中拉虽远隔重洋,但数字互联互通已经成为拉紧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新纽带。当前,拉美地区互联网用户规模约占全球的10%,互联网普及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为中拉进一步开展数字技术合作指明了路径,基于各国需求明确了未来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加强5G网络及数字化应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人才培训等领域合作,共享人工智能治理经验,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对话与合作,支持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消除传统全球化的弊端,扭转“中心—边缘”体系造成的数字鸿沟,解决全球治理中的“数字贫困”,为实现包容性增长和数字化转型创造机遇。

  中拉合作也推动陆海新连接创新丝绸之路建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对130多个经济体的排名显示,中国位居第11位。在拉共体国家中,前三名分别是巴西(第50位)、智利(第51位)和墨西哥(第56位),巴西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上升最快,智利、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多项指标位居前列,中拉创新合作空间巨大,助力海上、陆上和空中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钱凯港作为南美首个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将中秘间单程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助力秘鲁成为联结拉美和亚洲的重要门户。西安国际陆港集团多式联运公司先后开通西安—青岛—巴西、西安—青岛—阿根廷、西安—青岛—墨西哥等拉美方向铁海联运线路,极大加强中国内陆地区与拉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除了中欧班列等陆路交通方式拉近中拉距离,目前中拉间还开通中墨(西哥)、中巴(西)、中古(巴)等空中客运直航和多条货运航线,日益织密的“空中丝路”搭建起中拉互通新通道。

  2024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给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合作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从航天探索到清洁能源,再到数字经济,中拉正携手在科技创新领域合作深耕,为推动科技进步、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秘鲁数字转型部部长塞萨尔·因加表示,数字转型和文明合作是促进中拉现代化发展、拉近双边关系的重要渠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延伸。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共同制定的《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加强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向生物改良、土壤可持续利用、可持续粮食、北斗航天等领域不断拓展。

  加强“一带一路”合作成为中拉普遍共识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随着“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中国联合拉美地区为代表的“全球南方”正在推动形成更为广泛的“南南合作”共识。

  总体看,拉美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拉合作评价积极。2024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拉美6个主要国家(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秘鲁、古巴)开展的“拉美国家全球治理观”民意调查显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三大全球倡议”等重大理念得到拉美地区民众高度认同。拉美六国受访者热情支持中拉加强团结协作、互助互鉴的经验交流。六国对于加强本国与中国合作的平均认可度达到81.1%,其中秘鲁认可度最高,达到83.8%,民众普遍认为中拉应保持密切交往和沟通。2025年,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10个拉丁美洲国家2500名受访者发布的民调显示,受访者积极评价中拉合作成果与前景,中拉命运共同体赢得越来越多拉丁美洲民众支持,80.4%的受访者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对拉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5至34岁受访者对华好感度达92.2%。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民众对拉美的认知也更加全面。环球时报研究院联合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CLACSO)和中拉教科文中心的“中拉互视民意调查”显示,83%的中国受访者认同中拉合作的性质是“互利共赢”。绝大多数受访者(91%)认可拉美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参与者、奉献者或受益者角色。

  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都是“全球南方”重要成员,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在地缘政治经济加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拉论坛有望成为“全球南方”集体发声的重要平台,助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结构性矛盾突出,全球产业链收缩化、本土化、区域化趋势明显,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思潮兴起,对中国和拉美地区国家利益形成一定挑战,也促使中拉在践行开放包容合作的理念上更加一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项目有力推动了中拉合作。不同于部分国家对外转嫁矛盾、损人利己的现代化老路,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既为中拉经济产业合作提供了新平台,更为中拉民心相通和文明对话提供了新路径。

  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年来,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交流的典范,形成了“中拉文明对话论坛”“全球文明对话学术伙伴网络”“中拉发展知识联盟”等交流平台。未来,中拉将携手推动团结工程、发展工程、文明工程、和平工程、民心工程“五大工程”,发扬“同球共济”“和合共生”精神,寻找双方的利益汇合点、政策理念共鸣点、优势互补契合点,为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注入强劲动能。

  罗慧芳: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治国理政研究中心主任

  陈  超: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治国理政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XXU00413封面1.jpg

同饮一江水 光影耀澜湄——2025澜湄国际影像周在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启幕

8月20日晚,2025澜湄国际影像周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启幕。

038-_0WQ2360-封面.jpg

国产飞机载旗首次执行国际商业航班

2025年7月1日,北京时间09时35分,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C909机型执飞的CA757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平稳飞抵乌兰巴托国际机场,开启了国航C909运营国际商业航班的新篇章。

A9RB31A封面.jpg

金陵烟火入画来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漫步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市井巷陌间,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烟火气。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