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动态
元首外交引领区域协同。在6月16日至18日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合作成为焦点议题,成果丰硕,为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主旨发言中强调,我们要以“中国—中亚精神”为引领,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强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朝着命运共同体目标砥砺前行。这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一带一路”合作明晰了方向,凸显出双方在百年变局与复杂国际局势交织背景下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坚定决心。
本次峰会《阿斯塔纳宣言》明确提出,各方高度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峰会期间,中国与中亚五国达成系列合作共识,签署了《中国同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双方将在战略对接、互联互通、贸易投资、绿色低碳、农业发展、科技创新、卫生健康、人文交流等多领域开展更高质量合作,全方位推动合作迈向新高度。这是中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内所有国家整体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
主场外交深化国际合作。6月24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分论坛于天津举行。
作为全球经济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本次夏季达沃斯论坛特别设置共建“一带一路”分论坛,不仅为中国与各国分享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与经验提供了国际化舞台,也为吸引更多国家参与、拓展合作领域创造了契机。分论坛上对“光明行”“菌草”“鲁班工坊”等进行交流探讨。这些“小而美”民生项目以较小的投入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切实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在民生领域的成功典范,充分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科技合作亮点纷呈。6月10日至12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成都举办,发布了《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英文版),发起了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同时启动了“一带一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一带一路”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第四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和5个“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联盟以及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和“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双千”计划等。
大会还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成都宣言》,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科技交流大会的举办与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为各国科研人员搭建了交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助力共建国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方参与态势
多地出台政策夯实“务实成果”。本月,陕西、黑龙江积极推进区域合作,拓展多维度对外开放。海南以立法形式推进人才发展,凸显人才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6月9日,陕西省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陕粤港澳活动周等平台作用,围绕文化旅游、法律服务、青少年等方面举办更多活动,形成更多务实成果;要落实落细惠港惠澳各项政策,完善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便利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港澳同胞和企业来陕投资兴业。
6月10日,黑龙江省开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强调要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加快推进龙粤、深哈深入合作,积极开拓全球经贸市场,加强对外科技、教育、文旅和青少年等领域交流,拓展国际合作“朋友圈”。
6月1日起,《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施行,以立法创新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强调“双轮”驱动,实施“四方之才”汇聚计划和“南海”人才开发计划,围绕重点产业和重要领域,吸引、培育和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加速推进。本月,河南、湖北、河北聚焦提升国际物流能力,积极构建高效跨境物流网络,共同推动区域融入全球物流体系。
6月23日,中国邮政郑州—卢森堡国际邮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这是中国邮政在河南开通的首条洲际航线,将进一步加密郑州机场国际航线,助力河南构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枢纽航线网络。
6月6日,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首个海外仓—米兰海外仓在意大利马尔彭萨国际机场物流园区正式揭牌投运。仓库面积超1万平方米,配备智能化冷链系统,可提供货物集拼、通关申报、陆空联运等一站式服务,实现24小时高效通关与48小时欧洲全境配送,运输时间较传统物流方式缩短30%以上。
6月16日,河北首个跨境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在石家庄国际陆港启动运营,一批满载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货物的集装箱卡车经鹿泉海关验放后驶出关口,分别前往德国汉堡、俄罗斯莫斯科、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和越南河内。本次跨境运输线路均采用“一车跨境、一箱到底”模式直抵目的地。
经贸合作呈现多层次、多区域拓展态势。6月,湖南、山西、云南分别加强与非洲、韩国、南亚及东南亚等不同区域合作,体现出地方层面国际合作的多元化布局和“国家战略—地方实践”的良性互动。
6月12日,以“中非共行动逐梦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53个非洲国家、11个国际组织、27个国内省区市和4700多家中非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等超3万人报名参会参展。本届博览会签约项目176个、金额113.9亿美元。与上一届相比,项目数量增长45.8%、项目金额增长10.6%。
6月17日,“投资中国 对话山西”中(山西)·韩新兴产业经济合作会议在山西太原举行。山西省商务厅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围绕重点培育产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组织活动、资源共享等方式,助力企业及其商品、服务开拓全球市场。同时,中韩企业还签署了三个项目合作意向协议,涵盖绿色环保、节能设备、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拓宽了双方在新兴产业的合作边界。
6月19日,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幕。本届南博会有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2500多家企业参展,覆盖了南亚、东南亚所有国家。16个展馆中,专业馆占比近70%,包括制造业馆、绿色能源馆、咖啡产业馆、中药材产业馆等。
文化交流推动民心相通。6月,安徽、辽宁、陕西分别从文化、智库、教育三个层面切入,形成互补性布局。安徽以友城网络和文化遗产为纽带,推动与东盟、东北亚的全方位合作;辽宁精准对接日韩产业链,聚焦高端制造与服务贸易;陕西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教育合作为两国在能源、语言服务等领域的长期合作培养储备人才。
6月5日,2025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开幕式在黄山市举行。安徽省与柬埔寨西哈努克省、韩国江原特别自治道分别签署建立友好省际关系、加强友城关系协议书,举行了项目签约。
6月25日,辽宁省贸促会在沈阳举办第三届辽宁省“RCEP智库”大会,会上发布了辽宁省“RCEP智库”研究成果,并为辽宁省“RCEP智库”与辽宁省国际商会联合推荐的22个企业品牌授牌。
当地时间6月1日,中乌教育合作交流论坛开幕式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办,涉及陕西高校的8个合作协议(备忘录)签约、4个项目揭牌、1个培训班开班。相关代表分别签署了西安石油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科学和创新部及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部联合共建西安石油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分校协议,西安外国语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学前和学校教育部合作备忘录等。
(本文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供稿,成员包括组长翟崑,副组长娄晓希,组员胡鑫、庞伟、王乐阳。)
8月20日晚,2025澜湄国际影像周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启幕。
2025年7月1日,北京时间09时35分,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C909机型执飞的CA757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平稳飞抵乌兰巴托国际机场,开启了国航C909运营国际商业航班的新篇章。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漫步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市井巷陌间,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