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0年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正文

脱贫攻坚,智库在行动

——走进北师大中国扶贫研究院

2020-09-18      撰文:种亚图/人民画报

  第一个构建绿色减贫指标体系,首次对505个贫困县进行绿色减贫指数考核,较早地提出绿色减贫理念……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成立只有17年的科研团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17年来,这支团队的足迹遍布全国300多个贫困县,从一人发展到目前专职和兼职三十余人的核心科研团队,已经成为中国扶贫领域的知名智库,研究成果多次获中国高层领导人批示。它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扶贫研究院)——一个诞生于理想、立志消除贫困的激情研究团队。

诞生于理想

  在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7层,记者找到了中国扶贫研究院。它由一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组成。就在这里,中国扶贫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完成了诸多研究,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危急的上半年也完成了10多项课题研究、3场讲座。2018年中国扶贫研究院曾入选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扶贫智库。

  对于这样的成绩,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一再强调是共同的理想“消除人类贫困”支撑这支团队走到今天。2003年,曾为国海证券总裁助理的张琦,毅然放弃高薪职位,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开始了一个人的扶贫研究。那时候,人们热衷研究股票、证券、财政和金融,研究扶贫的学者比较少。而我出生在农村,深知贫穷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最终走到扶贫研究的原因。张琦把自己的职业经历说得很简单,但一句我想为社会做点事透露出他最初的动力。

  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头二年,张琦的扶贫研究还是单打独斗,但他的执着、认真和理念很快在随后的几年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社科院等众多机构和学者很快参与和指导到他的研究活动中,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引导和帮助。正是这些人的热心帮助,加上学校的鼎力支持,20116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在2017年更名为中国扶贫研究院。一支专业性强的扶贫研究团队也随之发展壮大。

  如今,中国扶贫研究院拥有一支包括三名学术领军人、教授、博士、博士后硕士及高级访问学者三十余人的科研团队,17年来累计主持课题研究100多项,其中获国家领导人批示10余次,20多项成果被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机构采纳。

张琦教授针对河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相关培训和讲座。供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强调创新研究

  中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偏远的农村。这使得中国扶贫研究院接触最多的就是农民。每年,中国扶贫研究院都会派出许多小分队,深入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地的贫困山区农村,及时了解和跟踪扶贫新进展,发现解决扶贫难题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河南济源等设立了该院的精准扶贫调研点。

  调研过程中,张琦等人一再强调中国扶贫研究院的科研活动要突出问题导向,要根据问题创新性地找到解决之法。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国扶贫研究院构建了中国首个绿色减贫指数,并在2014年首次发布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报告》。该指数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涵盖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等众多内容。 

  绿色减贫指数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该指数打破了以往认为绿色发展与减少贫困只能二选一的观念,首次将绿色发展和减贫融为一体,创新性地提出了绿色减贫新理念。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为《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报告》作序,指出构建绿色减贫指数,对于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以及扶贫县考核机制等工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该报告还获得了第十四届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绿色减贫指数是我们历时三年完成的科研项目,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我们想通过定期发布指数报告,证明绿色减贫是可持续性最强的脱贫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张琦坦言,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绿色减贫已经深入人心,旅游扶贫、绿色农业产业扶贫等绿色减贫模式成效显著,已经证明了绿色减贫的巨大生机与活力。绿色减贫也成为该院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社会鼎立支持

  长期的研究历程中,中国扶贫研究院硕果累累。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该机构科研和运营要依靠投标社会课题而获得。而每个课题经费经常只有二三十万元。17年来,这支团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一点一滴地承担完成各类科研课题,满怀着扶贫激情一路前行。

  就是这样,中国扶贫研究院也经常遇到科研经费暂时短缺的困境。每到此时,这支团队总能得到热心人士的大力帮助。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博士生、台湾知名人士徐静慧就是其中之一。2011年得知母校筹建扶贫研究院后,徐静慧当即捐资400万元,设立了以父母名字命名的扶贫基金——“徐金山蔡玉霞励志成才奖学金”,其中300万元用于奖励励志成才的优秀贫困学子和优秀研究成果,100万元用于支持中国扶贫研究院进行各类扶贫脱贫研究活动。 

  张琦对此很有感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攻读硕博时,主修的是农村经济学,导师每次授课之余总会附上一句‘学成后,多为农村发展想想办法,多为农民做点事’。而我们的很多学生学成之后都不约而同地践行了前辈老师的教诲。”张琦很是欣慰。

  2020年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间,同时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这都使中国扶贫工作压力倍增。“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国家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这些科研人员多年来的梦想。面对今年异常严峻的挑战,我坚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张琦言谈中依然充满信心。

  采访结束时,张琦的手机突然响起,他立即拿起手机与对方就一个课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沉浸在研究状态中。随着扶贫攻坚确定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这群科研人的工作也越发忙碌。中国扶贫研究院正竭尽全力,用扎实严谨的科研成果确保中国扶贫行稳致远。

张琦教授深入贫困地区了解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供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DJI_0233.jpg

走进梁平百里竹海,置身天然森林氧吧

百里竹海是西部最大的高山竹海,拥有成片竹林35万亩,竹品种180余个;这里是“中国首批森林氧吧”。

1126438123_15989281253851n.jpg

武汉迎来百万学子返校开学

9月1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涉及学生139.9万人,百万学子重返校园。

BL4I3155.jpg

“我在喀什古城开店”

金秋九月,我们走进古城,用镜头记录下这里的独特风情,同时也走进了几家独具特色的小店。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