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主题雕塑《丝路金桥》落地深圳,迎接下一个金色十年!
架丝路金桥 迎金色未来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17日晚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致辞饱含深情。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总书记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10月23日,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在深圳湾公园弯月山谷举办“一带一路”主题雕塑《丝路金桥》落成仪式,以“一带一路”提出十周年为契机,以艺术为媒介,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主动作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积极扩大“鹏友圈”,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时代“深圳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文明。
《丝路金桥》落成仪式现场
大型图腾景观作品《丝路金桥》,是由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于2013年创作,作品连续三届入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以及两届服贸会,进入初中政治教科书,记入《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中国共产党党史100问》、《新时代面对面》、《百年大党面对面》等一系列党员群众学习的核心教材读本中,2023年9月被选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纪念邮票,成为被国内官方和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带一路”文化符号。
这件作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很好的融入了世界各国文化基因,实现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艺术的呈现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和美景象,寓意在世界百花园中架起一座“和平共赢之桥”。它把世界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形成了共情共鸣,并且以国际化的艺术作品为载体把这种共情共鸣凝固在历史长河中,进而上升成为文化符号与精神图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承上启下,见证了古老的丝路精神。
《丝路金桥》落成仪式现场
深圳湾,又称「后海湾」,是位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的一个海湾,处于珠江的入海口末端。由于其被深圳蛇口半岛和香港元朗平原半包围而形成了一片夹在深圳和香港之间的半开放内海,也因此形成了深港隔海相望的独特景观。深圳湾公园是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旅游观光、体验自然等功能于一体,更成为展现深圳现代滨海城市魅力和形象的标志。《丝路金桥》雕塑落地在深圳湾公园,构建怡人的、丰富多彩的主题人文活动空间体系,彰显深圳国家化都市品格,进一步强化了深圳地域识别性和互动参与性,将公共空间、大众和艺术联结成一个新的场域,成为集艺术、公共文化、社会话题、市民互动、媒体传播于一身的新型艺术载体。
《丝路金桥》落成仪式现场
过去的十年里,“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位于南海之滨的深圳,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特区和开放型经济代表,将《丝路金桥》在深圳落地,是见证着新时代的文化符号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圳凭借自身优势,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共建国家合作往来、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以“桥”为媒介向世界讲述富有特色和活力的“金色深圳丝路故事”。
《丝路金桥》深圳湾实景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浓墨重彩、熠熠生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桥是全人类文明史上最具共鸣的标识性的符号和概念之一。桥的内在本质在于交通,桥的基本作用在于流通,桥的文明价值在于连通,桥的至善诉求在于融通。各式各样的桥遍布在地球各个国家和城市四通八达的陆地和江河之上,这些桥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的符号,它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变迁。桥的文化意象鲜明而灵动,绚丽而浓烈,开启了我们的心灵,滋润了我们的情怀,凝聚了我们的文化力量,寄托了我们的人生理想。
《丝路金桥》深圳湾实景图
《丝路金桥》的创作初心,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世界各文明竞相绽放、绚丽多彩。其既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性,又具有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普遍性。其特殊性根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其根植于中国国情、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其自身而与其他文明相区别的根本属性,但又兼具与世界各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呈现的多彩多姿。
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迈步新征程,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中华民族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昂扬奋进。我们用《丝路金桥》这件艺术作品来讲述“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处所传达的“和平”的伟大意义和内涵,不仅表明了中国要完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使命的决心,更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成就,彰显着全世界人民患难与共,走向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思想,与推动全人类和平发展的伟大理想。
《丝路金桥》深圳湾实景图
2017年5月,由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与《丝路金桥》创作者舒勇共同发起了在全世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一百个城市推行共建“丝路金桥”友好合作的行动计划,即 “丝路金桥”百城计划。“丝路金桥”百城计划按照“1+5+100”的构建思路,即:每座城市共建一座金桥雕塑,每个城市开展五个民生合作项目,实现与一百个城市建立联系。目前,北京、广州、深圳已经完成三个城市的金桥雕塑落地。
在路上,再出发。迎着国际合作与全球发展的宏伟目标,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等“八项行动”,擘画未来十年“一带一路”新蓝图,也以实打实的举措,让世界看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担当。《丝路金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十年来不断向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诠释着新时代中国和平、创新、合作、包容的共赢理念,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新时代民族精神之花盛放于新时代,凝聚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象征和标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从深圳再出发,在世界上架起一座将中国与各国人民联系在一起的文化之桥。开放的深圳在“一带一路”上,也将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邮票是国家名片,素有纸黄金之称,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次发行的纪念邮票选用《丝路金桥》作为主要元素,凝聚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巨大能量,不仅以此来表明新时代的中国要完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使命的决心,更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成就,书写着全世界人民患难与共,踔厉奋发的恢宏篇章。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办向世界传达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积极心态和世界担当。艺术作品“丝路金桥”再一次用邮票为载体出现在峰会和庆祝活动中,这正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新时代下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向世界有效传达中国思想的新思维。
经过十年的不断成长,国际友人认为《丝路金桥》艺术化地表达了总书记关于“合作桥”“连心桥”“友爱桥”的思想,以国际化的公共雕塑艺术语言将“一带一路”符号具象化,是一件具有典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的国际化公共雕塑艺术作品。严格的遵循了总书记说的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世界意义的基本原则。《丝路金桥》这件作品恰到好处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大美熔铸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伟大实践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赓续于新征程,使民族精神之花盛放于新时代,凝聚成为时代标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象征和精神图腾。
舒勇,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兴区政协第六届常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文代会代表。
北京舒勇美术馆致力于成为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美术馆,在新国门这个国际窗口,集展览、收藏、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文创事业于一体,用以传承、发扬、传播、分享新时代中国艺术文化的成果,以践行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