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察 >> 正文

镌刻历史 致敬荣光——《人民画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特辑创作侧记

2025-09-26      郑美辰

  9月22日落幕的“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人民画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特辑在众多相关主题出版物中脱颖而出,成为焦点9月12日特辑亮相书市以来媒体广泛关注,读者争相选购,首批加印1万本已售罄,第二批1万本加紧供应销售热度持续攀升充分印证了这期特辑深远的社会影响力与传播力。

 

  特辑亮相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吸引读者驻足翻阅

  特辑亮相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吸引读者驻足翻阅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为全景记录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典,《人民画报》提前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推出一期124页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特辑以下简称“特辑”)。从大会闭幕到杂志出版,仅用时天,创造了近年来专题出版领域的“画报速度”。特辑问世迅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多个渠道获得显著传播效果。

  作为参与其中的编辑成员,亲历这场紧张而壮阔的出版战役”深切感受到其中的使命压力与职业荣光。

  《人民画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特辑封面

  历史担当用影像书写人民记忆

  在《人民画报》的出版传统中,重大历史时刻的主题策划从不被视为简单的宣传任务。自1950年创刊以来,《人民画报》始终以影像叙事为核心,参与并见证了共和国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面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人民画报社社长姜永钢亲自指挥部署,多次召开策划会,明确特辑定位与报道重点并亲临一线调度。经过多轮研讨,采编团队达成共识:这不仅仅是一期画报,而是一份“必须要做好的答卷”。

  基于这一认识,采编团队在策划之初便确立三大原则:

  第一,突出思想高度。特辑需凸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场重要地位,向世界宣示中国对和平发展的坚定承诺,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巨大潜力

  第二,构建全景叙事。内容涵盖阅兵仪式现场、训练幕后、群众性纪念活动及历史回顾等板块,通过“国家事件—历史记忆—视觉呈现”的叙事逻辑,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报道体系。

  第三,高水准视觉叙事。延续画报优良传统以高水准的视觉叙事统筹宏大场面与微观细节、历史影像与现实图景,通过视觉对比增强叙事张力,使纪念活动的意义获得跨越时空的再现与传播,建构具有情感共鸣的国家记忆。

  这三项原则不仅后续高强度出版作业提供了清晰的框架指引,也彰显了人民画报社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在重大主题出版中所坚守的历史担当与叙事自觉。

  72小时奋战:与时间赛跑的“画报速度”

  常规需数周完成的124页画报,此次须在72小时内完成拍摄、选图、撰文、编辑、设计、校对和印刷全部流程。这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考验,更堪称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在纪念大会前数月,人民画报社便已启动相关筹备工作。作为中国外文局前方报道组领队单位,《人民画报》新闻采访部在活动筹备阶段和数次预演彩排中即提前研判,组织摄影记者多次赴阅兵训练基地、阅兵仪式彩排现场及群众性纪念活动场所进行前期踩点拍摄,详细分析各拍摄点位情况,精准瞄定地点窗口和时间窗口,初步建立起视觉资源库。

  9月3日当天,摄影团队分天安门核心区与北京多个地标点位,作品拍摄时兼顾空中护旗梯队的飞行姿态与视觉信息,党旗、国旗、军旗,“80”纪念字样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标语旗帜要素完整;地景选取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1945”和“2025”年号等建筑齐备;拍摄瞬间把握准确,观礼群众情绪热烈、饱满,拍摄作品做到了多角度覆盖全方(梯)队、全打击群,并力求捕捉重大历史时刻中人民与盛典的共鸣与光辉。

  《人民画报》摄影记者段崴、徐讯、万全在纪念大会天安门核心区拍摄。

  《人民画报》摄影记者郭莎莎在北京各地拍摄市民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人民画报》摄影记者李国强、陈烨、马悦在北京各地拍摄市民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随着9月3日文艺晚会圆满落幕,编辑团队迅速投入72小时倒计时”状态:前方记者快速回传海量图像,后方图片编辑迅速建库,按受阅方(梯)队、机位、景别进行分类、初筛;设计同步构思版式,以红、金为主色调,选择图片时注重大场景的震撼力与小细节的表现力;文字编辑撰写说明与排版并行推进,确保信息简洁准确;印务、发行等部门紧密配合,保障出版链条顺畅。面对时间紧迫与任务压力,领导层的坚决推动与精准指导,为团队赢得了宝贵的执行效率。

  紧张氛围几乎贯穿始终:办公室灯火不灭,有人趴在键盘前小憩片刻后再次投入,有人嗓子沙哑仍坚持沟通版面。最后一天定稿前,余位同事围坐在长桌边,流水线式逐页检查版面。那一刻,只有专注——大家清楚:这不仅是一本画报,更是一份历史见证。

  采编团队一同审阅特辑版式。

  面对前方记者回传的海量图像,采编团队迅速建库,争分夺秒挑选图片。

  采编团队前往印厂完成特辑付印前的相关工作。

  广泛回响:全景、度与温度

  经过72小时的集体努力,一本厚重而精美的特辑从无数素材与稿件中淬炼而出,顺利付梓。出版周期之短、成刊质量之高,不仅展示了人民画报团队的专业水准和默契配合,更体现了主流媒体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的使命担当。

  特辑最终划分为五大板块:大会盛况、招待会与文艺晚会、群众性与国际性纪念活动、阅兵训练影像以及展现中国人民抗战历史脉络与世界贡献的珍贵照片。这一结构既实现了事件本身的全景式记录,也通过多维度视角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厚重感。大幅画面跨页布局凸显宏大叙事,小图穿插展现细节,强化了媒介形式与叙事效果之间的结构耦合,营造了沉浸感与仪式感并重的阅读体验。特别是通过彩色照片与黑白历史照片形成视觉层面的跨时空呼应,贯通了“昨天的历史塑造了今天的我们,而今天的奋斗将决定明天的中国”的叙事逻辑,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感受“从苦难到辉煌”的民族复兴历程。

 

 

 

 

 

 

 

 

 

 

  特辑版式选摘

  特辑问世后,迅速获得读者的积极关注和市场的热烈反响。不少受阅官兵在第一时间翻阅画报,他们说这是对自己亲历历史时刻的最好纪念。“能够在画报中看到自己所在方队的身影,既光荣又振奋。”有官兵这样感慨。来自女民兵方阵的几位官兵更是动情地表示:“这画报让我们再次回到受阅场上的那一刻,把那种庄严感与自豪感永远留存了下来。”

  发行数据同样亮眼:中国邮政、新华书店、学习强国书城、京东、天猫、淘宝等平台预售火爆,部队、干休所等单位以及各地经销商征订热情高涨。9月8日特辑在西单图书大厦上架,当日即售罄补货;北京600个报刊亭全面铺开,销量为此前月均的十几倍;线上平台“杂志铺”订阅达数千份,“中国邮政”订单以日增百本的速度递增。北京报刊发行局相关负责人特辑给予高度评价:“人民画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特辑内容丰富、画面震撼,具备很高的典藏价值。”

  读者反馈中,“情感共鸣”“影像震撼值得珍藏”成为高频词。年轻读者在社交媒体留言:“这期《人民画报》一定要收藏!人民画报出品必属精品,强烈推荐。”可见,特辑已超越普通即时新闻产品,成为承载国家记忆的重要载体

  北京市内多家邮政报刊亭张贴特辑宣传海报

  特辑在北京600余家报刊亭发售。

  读者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选购特辑。

  特辑上架抗日战争纪念馆主题邮局。

  这期特辑不仅记录了国家盛典,也镌刻了新闻工作者“与时代同频”的奋斗身影。72小时,124页,靠的不仅是专业能力与协作效率,更是对历史负责、向人民致敬的使命感。新媒体浪潮冲击、数字影像海量涌现的当下,《人民画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特辑的成功实践表明,深度策划、情感叙事与时效出版三者结合,仍能使纸质媒体在当下媒介格局中展现不可替代的文化权威与媒介价值。正如评价所言:“这是一本期刊特辑,也是人民记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中国平面媒体的历史担当和时代的杰出贡献,它的盛大和精美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

  或许在十年、二十年后,当我们再次翻开这特辑,仍能感受到当时的热血与心跳

11封面.jpg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未标题-1封面.jpg

大国气派 强军风采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上万名受阅官兵、数百台(套)地面装备、百余架战机,编成45个方(梯)队,光荣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p100封面.jpg

烈日淬利剑  誓言震苍穹——探访阅兵训练场

9月3日的盛大阅兵仪式上,受阅将士整齐的步伐、铿锵的口号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军队的风采。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