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2026年“中非人文交流年”徽标征集大赛启动仪式在京举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卢向东,非洲驻华外交使团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外交部非洲司参赞李琦,中方评委代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副院长丁宁出席活动并致辞,非方评委代表、乌干达设计师摩西·塞伦库玛通过视频致辞。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赐明,外文局欧非中心副主任闫颖,非洲国家驻华使节以及中非文艺界、媒体及青年代表近80人出席仪式。
卢向东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卢向东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此背景下,中非领导人共同决定将2026年确立为“中非人文交流年”,体现了双方推动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共识,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确定性与正能量。
他表示,徽标承载着重大活动的核心理念,此次大赛旨在征集能够生动诠释交流年主题、契合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徽标设计方案,传递交流年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他呼吁中非各国的设计师、设计机构、艺术院校师生以及广大设计爱好者踊跃投稿,为2026年“中非人文交流年”描绘出最靓丽的视觉名片。
马丁·姆巴纳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马丁·姆巴纳表示,将2026年确定为“中非人文交流年”是中非领导人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达成的重要共识,体现了中非关系“以人民为本”的根基。期待更多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以创意促进中非文明互鉴、共筑中非命运共同体。
李琦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李琦表示,人文交流已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双方在文化、旅游、智库、媒体等领域合作频繁,成果丰硕。
她介绍,2026年恰逢中非建交70周年,中非双方正积极筹备交流年系列活动,已确定了“夯实全天候友谊 共逐现代化梦想”的主题,并发布了概念文件。“此次徽标征集大赛为交流年的举办吹响了前奏,期待中非各界人士踊跃参与,为‘中非人文交流年’的举办添砖加瓦。”
丁宁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丁宁表示,此次大赛既是设计创意的竞赛,也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交流体验。他表示,非洲是一块独特的文化沃土,非洲艺术家国际影响力巨大,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渴望与中国艺术家深入交流。本次大赛将提供中非人文交流的良好契机,大赛作品值得期待。
摩西·塞伦库玛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大赛不仅是展示创意的舞台,更是深化中非友谊的象征。期待看到展现文化底蕴、体现相互尊重、表达共同理想的佳作。
闫颖主持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外文局欧非中心副主任闫颖主持,她介绍,本次大赛旨在塑造一个能够体现中非人文交流内涵,兼具标志性、艺术性、交融性、实用性的视觉符号。通过这个徽标,更好地展示中非人文交流的独特魅力,让世界看到中非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紧密的合作。
嘉宾启动2026年“中非人文交流年”徽标征集大赛
参加启动仪式的还有在京青年代表,他们期待2026年“中非人文交流年”更多地引入青年人喜闻乐见、融入更深层次的中非文化元素的项目,促进中非青年之间的认知互通和情感共鸣。他们表示,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中国青年应继承这份友谊,自觉担当起推动中非关系发展的时代责任,发扬友好合作精神。
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本次大赛主题宣传片,并宣布随后发布专题投稿页面,欢迎中非创作者通过不同渠道积极投稿。据悉,本次大赛征稿期限为2025年10月-11月。大赛设优胜奖1名,入围奖10名,将在12月由中非评委共同评选产生。优胜奖获奖作品将作为2026年“中非人文交流年”官方标志,用于交流年系列活动。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上万名受阅官兵、数百台(套)地面装备、百余架战机,编成45个方(梯)队,光荣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9月3日的盛大阅兵仪式上,受阅将士整齐的步伐、铿锵的口号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军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