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题:引领中拉关系驶入新航程——解读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国会的演讲
新华社记者谭晶晶、潘洁、臧晓程
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21日在秘鲁国会发表题为《同舟共济、扬帆远航,共创中拉关系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积极评价中拉关系跨越式发展成就,为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规划蓝图,重申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共享发展机遇。
此间专家表示,这是习近平主席面向拉美地区一次系统、全面、深刻的政策阐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未来中拉合作指明了方向,展示中国智慧,传递发展信心。
规划中拉未来合作蓝图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四年来,习近平三次踏上拉美这片土地,凸显拉美在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中拉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4年,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首次集体会晤,确立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建立了中拉论坛,推动中拉关系进入整体合作和双边合作并行互促新阶段。
习近平为引领中拉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提出四点建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让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行稳致远;推动发展战略对接,让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乘风远航;推进合作换挡加速,让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满载繁荣;实现合作成果共享,让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造福人民。
“这四点建议为新形势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习主席特别提到发展战略的对接,充分考虑到合作对象的发展愿望和利益需求。”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袁东振说。
专家指出,中国和拉美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双方在经贸、社会发展等方面互补性强,中拉合作不仅可以帮助拉美国家改变依赖原材料出口的传统经贸模式,也有助于中国转移优质富余产能、加快企业“走出去”,实现双赢。
在习近平提出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中,人文交流是重要的一极。在演讲当天,习近平主席与秘鲁总统库琴斯基共同出席了“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展”,为中拉文化交流年活动画上圆满句号。他在演讲中也提到,要开展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让中拉合作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同步发展。
“习主席的三次拉美之行中,人文交流活动都是亮点之一。他从战略高度、以顶层设计推进中拉文化交流,为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更深层次动力。”前驻乌拉圭、委内瑞拉大使王珍说。
坚定铸就中拉命运共同体信心
习近平在演讲中强调,中拉双方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共同打造好中拉命运共同体这艘大船,在实现中国梦和拉美梦的道路上精诚合作,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中国和拉美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近年来,受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下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中拉贸易额增幅有所下降。实现双方的战略对接,发挥比较优势,联通中国梦与拉美梦,对双方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过去这一年,作为记者,我们也走得殊为不易。采访线索多、采访难度大、采访风险高、报道任务重。
9月1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涉及学生139.9万人,百万学子重返校园。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嫦娥五号还将从月球上收集并返回大约两公斤的月球土壤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