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植根于乡土文化上的传统与变革

2017-02-06      撰文 Nick Lanigan 摄影 本刊记者 秦斌

  裴寨商业街上开了一家电商的配送店,用以配送村民们网购的商品。

裴寨商业街上的便利店里,将要成为母亲的老板娘在照看生意。

 

广场前,几口大锅里正在烹煮粉条烩菜。裴寨人喜欢以这种传统的方式招待前来参观的客人。 

  一直以来,中国为消除贫困付出了坚定和显著的努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8亿人口脱贫,为2015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近,我走访了中国中部省份河南一个叫裴寨的村子,在那里我亲眼见证了村民们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就。尽管飞速的发展给裴寨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裴寨人依然在日常生活中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

  乘着高铁飞速穿过河南的乡间田野,我们顺利抵达了新乡市。这是我第一次了解新乡。新乡市大约有600万人,比很多欧洲国家首都的人口还多。假如河南是一个国家,它的人口数量在世界上能排到第12位。回味着这些数字,我登上了开往裴寨村的巴士,我的乡村生活体验即将正式开始。

  裴寨村里有一口被弃用的孤零零的老井,这是过去那段饮水困难时期留下的印记。如今村民们喝水已经非常方便,很难想象仅仅十年前,他们每天都要为这个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发愁。深藏在太行山脚下的裴寨村受制于不利的地理环境,水资源匮乏使村子的发展常年陷入困境。如今,新建的水库和灌溉设备已经让裴寨村大变样:原本贫瘠的土地已经种上粮食,从高处望去一片翠绿。“水对裴寨太重要了。”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是当地的一位慈善家,为了裴寨的建设,他频频慷慨解囊。“有了可靠的水资源,我们才能发展。”

  裴春亮说的没错。正是有了蓄水系统,裴寨村民才第一次在与不利自然条件的抗争中占了上风。为了解裴寨人过去的生活环境,我们去了临近的发展较为滞后的大王庄村。走进大王庄村,光秃秃的土路蜿蜒在破旧的土坯房之间,有些房子空空荡荡,已经无人居住。在这里,大部分村民依然靠着种地为生。想到裴寨村过去也曾是这番景象,我更加觉得裴寨人取得的发展成就了不起。

  如今,裴寨村宽阔的广场迎接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广场旁的文化墙上是村里孩子们的画。村民们告别了过去破旧的土坯房,住进了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村里的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村民随时可以去锻炼。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可是,为何裴寨还保留了其独特的乡村特色呢?我在裴寨人身上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裴寨村的样貌的确已大不同于从前,但改变一个村子的传统可不像拆掉几间老房子那么简单。每天清晨,村里的老人依旧聚在一起锻炼,待子女准备出门上班,便纷纷回家照顾孙子孙女。下午,他们坐在自家院子里晒太阳,身旁是小块的菜地和晾晒的衣物。家里虽然收拾得干净,但农村生活的器具依旧散落地摆放着。尽管搬进了崭新的房子,裴寨人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时光匆匆,老一辈裴寨人的苦日子已经成为过去,在新村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也已开始上学,也许他们长大后不会像父辈这样生活。但如今,这种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明显的对比在裴寨人的生活中仍然清晰可见。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