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如今,江阴的制造业走进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当地企业在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挺进的同时,也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做强做大。
江阴双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陆洁介绍,早在2006年双良集团就提出了“转观念”的要求,“后来才明白,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在转型了。”如今的双良,已从单一的溴冷机制造发展成以节能环保为核心,通过系统集成、合同能源管理和服务托管的运营模式当好“管家”,并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智能应用,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服务,进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
近年来,江阴市努力打造了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苏省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与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三大开放园区被认为是江阴产业强市的强势增长极。
以三大开放园区为载体,江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集聚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墨烯制备及下游应用产业四大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壮大新材料、装备制造、高档纺织和服装、船舶和海工装备四大优势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冶金、金属制品、轻工建材、电力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华西集团、海澜集团、中特集团、扬子江船业集团、新长江集团、法尔胜泓昇集团、新潮集团等企业实力强劲。
如今,江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完备、工业门类齐全。很多企业逐渐从产品制造商转向系统集成商、投资运营商及服务提供商,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全面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利润率、赢得新空间。
20世纪70年代,江阴人民西路街景。
2006年,江阴高速路口。2010年,江阴大道、海港大道等省级干线公路和锡澄高速江阴南互通建成,江阴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全面加强,交通运输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摄影 程光
2016年,德力激光设备有限公司研发车间,工作人员做玻璃钻孔实验。 摄影 庞志健
2016年,中芯长电半导体(江阴)有限公司湿法工艺区,工作人员检查设备。 摄影 顾强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