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冬奥冰雪战衣出自他们之手

2021-01-23      撰文 郑美辰 摄影 陈建 / 人民画报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即将迎来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北京、河北考察冬奥筹办工作。

  1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首都体育馆考察。(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同国家花样滑冰队和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教练员等亲切交流。新华社

  在考察路线上,总书记驻足在一款黑色长款外套前,轻轻抚摸面料。

  习近平总书记驻足抚摸“堡垒”综合保暖服装新华社

  这款外套名为“堡垒”,是北京服装学院为冬奥国家队赶制的综合保暖服装。一件国家队冰雪战衣是怎样诞生的?人民画报社记者来到北京服装学院,听刘莉教授团队揭秘战衣设计制作背后的故事。

0.01秒都至关重要”

  16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训练基地达到了1966年以来的最低温度——零下32度,体感温度更低,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堡垒”等智能加热装备,能够积极提供热量,改善运动员热感受,帮助运动员全方位抵御严寒。

  2019年,刘莉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项目,负责冬奥国家(集训)队比赛训练服研发。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建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图片由北京服装学院提供)

  快、护、暖、美是团队在国家队服装研发中始终遵循的设计主旨,北服作为牵头单位,联合6所高校、4家企业联合攻关,实现竞速类项目服装、防护材料及装备、耐低温保障材料和服装技巧类项目服装四类产品的创新。对于竞速项目来说,“0.01秒都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就会拿到一块奖牌刘莉教授说,“目前最新研发的高山比赛服,在24m/s风速下比国际最先进的阻力还降低了4%。”部分运动员队伍已经使用了团队研发的服装,并取得了赛季好成绩。

  隋文静韩聪组合获得2019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冠军,当时他们身穿的比赛服装正出自北服科研团队。(图片由北京服装学院提供)

“每一套服装都独一无二”

  这并不是刘莉教授与冰雪运动的初次“亲密接触”,20184月,刘莉教授团队就开始了与国家花样滑冰(集训)队的合作。学院一层展示了2019-2021年三个赛季的花样滑冰赛服,每一件衣服都是根据音乐主题、舞蹈设计,融合服装高级定制元素,按照运动员身体尺寸、性格特点以及自身习惯定制。每一套服装都有它独特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主设计师赵雅捷表示。

  刘莉教授与北服团队设计的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

  “服装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就是战衣,合身、满意的服装也会让运动员自身提升信心,也有利于他们在赛场上发挥得更好。”刘莉教授说。为了设计出兼具功能性和美观性的服装,了解音乐、大量调研、设计手稿、制作裸服、镶钻装饰、陆上试穿、冰上试穿......“整个团队加班加点,熬夜赶制,经常半夜12点还在讨论细节。”

  刘莉教授团队商讨比赛服装设计细节

  量体裁衣,需要精确测量队员的人体数据。北京服装学院不仅为国家队全体队员进行三维扫描,搭建人体工学数据库,还邀请现役或退役运动员模特模拟速滑动作,使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提取数据,进行冬奥会比赛服的个性化研制。

  工作人员使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提取数据,进行冬奥会比赛服的个性化研制。

  “用服装讲述中国故事”

  刘莉教授的团队为国家花样滑冰(集训)队双人滑、男单、女单、冰舞项目的22 名重点运动员提供比赛服,设计方案424套,制作比赛服70套,表演服99套,助力取得了多次世界级比赛的18块奖牌(含金牌)。2019年度在国际最大主流花滑论坛Golden Skating中获评“最佳比赛服(Best Costume)”。

  1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体育馆观看了《我的祖国》花样滑冰表演,该表演服装由北服研究团队设计制作。

  “之前国家队只能在海外定制比赛服装,时间周期长,国外设计师对中国运动员的体型和习惯也并不了解。”刘莉教授说“我们的设计打破了这种局面,还充分运用印染织绣等中国传统工艺,与‘四个自信’有机结合,用服装来讲述中国故事。”

 

  国家花样滑冰(集训)队男单选手金博洋2019-2020年赛季短节目《曙光》比赛服,运用苏绣技法,耗时250小时完成。

  2022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其筹备工作也备受关注。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刘莉教授说,总书记看到大家尽心尽力,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训练备战效果明显,他对办好这一届盛会充满信心。

  冬奥将临,一幅属于中国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020.03.04东西湖方舱医院,一位患者在户外活动身体-dw(1).jpg

在现场———《人民画报》记者镜头中的2020

过去这一年,作为记者,我们也走得殊为不易。采访线索多、采访难度大、采访风险高、报道任务重。

1126438123_15989281253851n.jpg

武汉迎来百万学子返校开学

9月1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涉及学生139.9万人,百万学子重返校园。

000000.jpg

【本刊专稿】“长五”飞天 “嫦五”奔月 —聚焦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开启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嫦娥五号还将从月球上收集并返回大约两公斤的月球土壤样品。

【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