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中国 >> 正文

开放的中国

2023-08-01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发展大局,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开放”带来的改变从一九七九年的《人民画报》报道中就开始呈现。这一时期《人民画报》的封面,淋漓尽致地体现着开放中国的律动。 

 
  
  一九七九年第三期 
  亮相亚洲体育盛会
  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封面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第八届亚运会的图片。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九日至二十日,第八届亚运会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中国运动员在参加的十五大类的比赛中,打破二十四项亚运会纪录,共获得五十六枚金牌、六十枚银牌和五十一枚铜牌,总成绩位于奖牌榜第二位。
  一九七四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亚运会,一九七八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催生了体育腾飞,体育腾飞则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激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一九八〇年第一期
  首都机场壁画《哪吒闹海》



  一九八〇年第一期封面是艺术家张仃在首都国际机场创作的大型壁画《哪吒闹海》的局部。
  首都机场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民用机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伊始,“首都机场”更名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一九八〇年,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候机楼里一组大型建筑壁画令人感到惊艳。这组壁画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敦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家委托的大型壁画创作工程。在文化部、民航局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组织策划下,四十多位画家参与创作了首都机场候机楼壁画群,代表作包括《哪吒闹海》《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等。
 

  一九八〇年第四期
  芭蕾舞剧《天鹅湖》



  一九八〇年第四期封面是《人民画报》记者李兰英拍摄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由白淑湘扮演的奥杰塔。
  一九五四年,新中国舞蹈家的摇篮—北京舞蹈学校诞生,白淑湘是该校的第一批学生,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一九六四年,白淑湘在近十部古典芭蕾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她的表演动情传神,塑造人物惟妙惟肖。
  一九六三年秋,在周恩来的提议下,中央芭蕾舞团着手创作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个舞剧的排演成功成为中国芭蕾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剧组成立后,白淑湘被选中饰演吴琼花。她饰演的第一代“琼花”,成为一代中国人心中的鲜活记忆。白淑湘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芭蕾事业,为中国芭蕾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八〇年第八期
  中国女排



  在一九八〇年南京国际女子排球邀请赛上,中国女子排球队分别战胜了日本队和美国队,获得邀请赛的冠军。在一九八〇年第八期封面中,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跳起扣杀的瞬间成为了一代中国人的经典回忆。
  中国女排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连续五次夺得世界冠军。其中,主攻手郎平因为技术过硬、善于强攻,被亲切地称为“铁榔头”。
  中国女排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体育复兴的一个缩影。一九八一年,《人民日报》第一次把中国女排和国家振兴联系在一起,提出“学习女排,振兴中华”。她们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
 
  
 
 
  
  一九八五年第五期
  崛起中的深圳特区



  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于一九八〇年八月正式成立,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一九八五年,在深圳特区成立的第五年,《人民画报》记者卢山、杨秀云、刘文敏记录下了深圳建设热火朝天的一幕。
  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深圳特区成立以来,深圳创出众多“国内第一”:敲响了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出口工业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深圳传遍中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画报》时刻关注深圳的发展。二〇一八年,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人民画报》记者再次前往深圳采访,推出了内容翔实的专题报道。


 《五年崛起的经济特区—深圳》报道中,工人在三洋电机有限公司的收录机装配线工作。


《五年崛起的经济特区—深圳》报道版式
  

  一九八五年第七期
  中国首次赴南极科考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国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高举五星红旗,率领全体队员,登上南极乔治王岛,揭开了中国科学考察史上的新篇章。一九八五年第七期封面记录下了中国南极洲考察队登上南极乔治王岛的一幕。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五百九十一名考察队员分乘两艘万吨轮船,驶离上海,向南极进发,并在南极洲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科学考察站—长城站。这是中国首次赴南大洋和南极洲进行考察活动。
  此次科考行动中,《人民画报》记者孙志江作为考察队员和随队记者见证并记录了那段难忘的历史,他随中科院考察团远涉重洋,行程四万八千海里,克服艰难险阻,出色完成拍摄任务,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影像资料。
 
  
  一九八八年第八期
  珠穆朗玛峰的会师



  一九八八年五月五日,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十二名登山运动员在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艰险之后,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首次实现了峰顶会师和从南北两侧同时攀登的双跨越。中国国家登山队队员大次仁拍摄的队友仁青平措与其他队员站在珠穆朗玛峰顶的画面登上了一九八八年第八期封面。
  此次登顶珠峰,十二名队员全部登顶,其中六人在人类登山史上首次成功进行了南北大跨越,实现了人类在珠峰顶上会师的目标。这次联合登山队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不同国家的队员们团结协作、共同攀登珠峰的精神,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人类勇往直前、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极致的精神。
 

  一九八九年第十一期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一九八九年,国际理工研究所授予钱学森“小罗克韦尔奖章”,钱学森是当时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一九八九年第十一期的封面人物就是此时的钱学森。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鲜为人知的是,钱学森与《人民画报》的渊源很深。
  一九四九年五月,身在美国的钱学森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北方当局”的来信,邀请他回中国,领导航空工业的建设。信中的“北方当局”正是中国共产党。当钱学森表达了回国意愿后,遭到了美国当局恶意阻挠。
  一九五五年五月,钱学森夫人蒋英打电话到中国城买菜,送菜的人将一本《人民画报》藏在篮子下,上面有一张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照片中,毛泽东身后站着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陈叔通是钱家多年的老友。钱学森很快给陈叔通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当时的困境和对归国的期待。
  这封写在香烟纸上的信辗转了大半个地球,最终送到了周恩来手中。经过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钱学森于一九五五年十月回到祖国,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一九九一年第九期
  乒坛骁将邓亚萍



  一九九一年五月,在第四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邓亚萍夺得了女子单打冠军。一九九一年第九期封面选用了邓亚萍在此次世锦赛上奋力拼杀的瞬间。
  邓亚萍是中国乒坛的一员骁将。在十四年的运动生涯中,邓亚萍共夺得十八个世界冠军,乒坛排名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
  二〇二二年,《人民画报》回访邓亚萍。在结束职业生涯后,她经历了多次跨度极大的挑战,重压之下从未退缩。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喜欢体育、参与体育。“体育不仅强健体魄,更能塑造自信心、纪律性、坚韧性、团队合作等品质,让人更懂得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规则,这样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



  一九九八年第一期的封面人物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忠诚。
  王忠诚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主要开拓者,终其一生都在探索人脑的奥秘。他出版的中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推动脑血管造影术成为神经外科诊断的主要方法。在国际神经外科界,他是实施手术量最大、手术成功率最高、救活危重病人最多的专家之一。
  二〇〇八年,八十四岁的王忠诚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一小行星命名为“王忠诚星”。
 

  一九九七年第十期
  欢庆香港回归祖国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六月三十日晚,北京市各界群众十万人在天安门广场载歌载舞,参加北京市人民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联欢会,表达首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之情,一九九七年第十期封面记录下了这一难忘的瞬间。
  香港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历史新纪元。香港回归祖国后,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为记录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要时刻,《人民画报》记者曾湘敏赴港采访回归活动,还有多位记者在多个庆祝活动举办地进行采访,全面展现了各界群众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之情。
 
  
  二〇〇〇年第一期
  澳门回归 千年大礼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午夜至二十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二〇〇〇年第一期封面,选用《人民画报》记者梁铮在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拍摄的照片,以澳门回归致敬新千年的到来。
  澳门回归祖国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开启了澳门历史新纪元。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开创了澳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谱写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华彩篇章。


《澳门回归 千年大礼》报道中,人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澳门回归祖国倒计时牌前庆祝。
 
  
  二〇〇一年第十二期
  中国与世界共赢



  二〇〇一年第十二期封面记录了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签字仪式上,世界贸易组织主席迈克·摩尔(左)、经济贸易部长谢赫·尤瑟夫·侯赛因·卡迈勒(右)和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共同举杯的一幕。
  自一九八六年开始,中国为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做出了不懈努力。历经十五年的谈判,中国终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表明了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事业一个新的阶段。
 
  
  二〇〇三年第三期
  申纪兰 用半生见证中国民主进程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的农民申纪兰是中国唯一的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称为中国民主进程的见证人。她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人民、尽心尽力、安贫乐道,为农民代言。二〇〇三年第三期的封面人物选用了申纪兰,那时,她刚刚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几十年来,申纪兰始终不改农民本色,她当过山西省妇联主任和长治市人大副主任,但她一直坚持“五不”原则: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要工资,不脱离劳动,不离开西沟。她说:“我是个农民,党培养了我多少年,是个劳动模范,不是个模范干部。”
  对于民主,申纪兰有着朴素的认识:“人民代表,就是要理直气壮代表人民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这就是中国的民主。”
  从一九五四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直至二〇一八年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数十年间,《人民画报》一直关注着申纪兰作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方方面面,留存了许多宝贵的影像资料。
 
  
  二〇〇三年第六期
  抗击“非典”



  二〇〇三年二月中下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疫情)在广东局部地区流行,三月上旬在华北地区传播和蔓延,四月中下旬波及全国二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二〇〇三年第六期封面选用了“非典”期间北京地铁车厢内的一幕。
  面对“非典”疫情,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紧急动员,坚持群防群控,携手共克时艰,有效控制了“非典”疫情。二〇〇三年六月二十四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标志着中国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SARS病房—一线记者的真情记录》报道版式


《SARS病房—一线记者的真情记录》报道中,一位SARS患者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一名医生久久地站在遗体旁。
 
  
  二〇〇六年第七期
  青藏铁路开通



  二〇〇六年七月一日,原计划总工期六年的青藏铁路提前一年通车运营。藏族同胞为青藏铁路的开通举办盛大庆祝仪式的场景登上了二〇〇六年第七期封面。
  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被称作“离天最近的铁路”。二〇〇一年六月二十九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建设。全体参建人员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克服常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输氧线”。


《吉祥的哈达飘扬在高原—青藏铁路全线开通纪念》报道中,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


《吉祥的哈达飘扬在高原—青藏铁路全线开通纪念》报道版式
 
  
  二〇〇八年第六期
  一切为了生命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八点零级特大地震,造成近七万人遇难,受灾群众超过四千六百二十五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八千四百五十一亿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中国迅速组织起一场空前的抗震救灾行动。二〇〇八年第六期封面记录了五月十三日,救援人员从四川聚源中学倒塌的房屋下抢救出一位年轻女孩的瞬间。
  在抗击汶川大地震的过程中,无论是解放军官兵的生死营救,还是各地规模空前的支援,充分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为做好抗震救灾的相关报道,《人民画报》记者陈建、段崴于地震发生后的次日下午出发,奔赴地震灾区,拍摄了大量珍贵影像。二〇〇八年第六期《人民画报》仅用六十小时完成编辑工作,用四十八小时完成印刷。


《五十八乡镇 七十二小时—特大地震发生之后》报道中,地震后的汶川县映秀镇。


《五十八乡镇 七十二小时—特大地震发生之后》报道版式
 
  
  二〇〇八年第八期
  北京奥运会



  二〇〇八年八月八日至二十四日,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二〇〇八年第八期封面记录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国家体育场(鸟巢)上空焰火闪耀的瞬间。
  二〇〇八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召开圆了中国的百年奥运梦想。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上居金牌榜首位,在残奥会上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中国人民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增进了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二○○八年第九期 北京奥运 巅峰时刻

二○○八年第十期 北京残奥会 和梦一起飞
 
  
  二〇一〇年第四期
  上海世博会



  二〇一〇年五月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二〇一〇年第四期封面是《人民画报》记者陈建拍摄的世博会中国馆。
  二〇一〇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中国首次承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在一百八十四天的时间里,有二百四十六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七千三百零八万人次参观博览会,书写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