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骢(1930-2016)歼-10之父的传奇人生
“其音犹在,其容犹在,为猛龙翱翔天地苍莽行壮志。其志如斯,其道如斯,作国士慷慨风雨化物唤先生。”
2016年3月22日,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代宗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歼-7C、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原副所长兼总设计师宋文骢走完了他86岁的人生旅程。
歼-10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战斗机,技术跨度大、难度高。歼-10的从无到有,正是由宋文骢和他的团队,潜心几十年打造而成。
1984年,歼-10战斗机确定初步设计方案。两年后,56岁的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总设计师。在漫长的研制过程中,宋文骢领导广大设计技术人员,先后攻克了许多关键技术,创下了无数个“第一”——第一次设计腹部进气道、第一次使用水泡式座舱,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台”……1998年3月23日,被称为中国人的“骨气机”的歼-10终于实现了首飞。68岁的宋文骢,一直将战斗机送到起飞线。
作为总设计师,他把自己的生日改为歼-10战斗机首飞成功日。歼-10首飞18周年纪念日前日,他憾别人间。
“ 如果要说我还有什么遗憾,那就是人的寿命太短,时间太少了。如果人能够活到100岁、200岁,那我还能为自己的国家研制几架飞机。”宋文骢曾说。
梁思礼(1924-2016)大家之后 赤子之心
“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我回国后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能为此奉献一生,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梁思礼曾说。
2016年4月14日,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北京逝世。梁思礼为外界所熟知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幼子,但他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梁思礼早年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1949年9月,离开祖国8年的梁思礼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回到了故土。1956年10月,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从此,将全部身心都融入到发展中国导弹与火箭的事业之中。
梁思礼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地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曾担任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1976年至1978年,他担任长征三号火箭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1978年后又负责远程战略导弹和长征二号火箭研制工作,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此外,梁思礼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1985年,梁思礼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7年作为全国十名有突出贡献的老教授之一,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城北约25公里处,它是澜沦江支流色曲河的两个平行排列的高山湖泊,海拔4500米至4600米。
7月29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113名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结,启程飞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巴青县中学于2005年搬迁至布朗塘并正式挂牌成立,离县城有15公里,紧靠317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