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2016,他们离开

2017-01-10      本刊记者 杨云倩

  

梅葆玖(1934-2016)开而为戏, 谢而为戏

  他是梅派艺术第二代传人,子承父业,扛起了梅派京剧传承的大旗,而今已桃李遍天下,为中国京剧艺术培养了众多继承人。

  他是善于顺应时代潮流的京剧界“新新人类”,在京剧中融入西洋音乐元素,让京剧艺术焕发出新魅力。

  他是忧心于京剧艺术传承的行动派,呼吁并尝试做出一些变化和革新来推动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京剧的喜爱。

  他本身的存在就是京剧艺术的一个象征,一个符号。

  他就是梅葆玖,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幼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2016425日上午,梅葆玖因病去世,享年82岁。

  梅葆玖曾说,他一生中对父亲的艺术继承多,自己的创作少。因为父亲梅兰芳大师留下那么多优秀的梅派经典,亟需倾注全部身心于抢救和继承。确实,如果说梅葆玖的前三十年主要是向父亲学习,在父亲教导与陪伴下演出梅派剧目,他生命的后四十年则一直致力于表演与恢复梅派经典剧目,以及为众多弟子传授梅派经典。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一生是“保守”的一生。然而,梅葆玖先生的“保守”,是为了要“保”和“守”住以他父亲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传统艺术之精华,为中华民族保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如果说“移步而不换形”是梅兰芳先生对艺术传承发展最好的总结,“保守而不僵化”则让梅葆玖先生对梅派艺术有了最好的传承。

     

陈忠实(1942-2016)塬上有白鹿,人间无忠实

  “一颗智慧的头颅终止了异常活跃异常深刻也异常痛苦的思维。”这是陈忠实在路遥葬礼上的告别辞。今天,我们用这句话来送别他。

  2016429日,《白鹿原》作者、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于陕西省西安市去世。一时间,文坛震动。

  19936月,《白鹿原》在《当代》杂志连载两期后出版单行本。甫一面世,评论界给予好评,新闻界争相报道,读者抢阅,一时“洛阳纸贵”,陈忠实也开始声名鹊起。因一部作品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在文学史上并不多见。根由在于《白鹿原》的确是一部当代中国文学公认的经典作品,《白鹿原》的评论者和读者几乎众口一词把它看成是“一部民族的史诗”。凭借《白鹿原》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后,《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

  如今,这部荡气回肠的文学巨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文学是我的幸与不幸”,陈忠实曾感慨,“对作家而言,作品最终都要与读者完成交流;对我而言,获得最广泛的读者喜爱,是高于任何奖项的安慰。”




image001.jpg

影观西藏 | 大美丁青:俯瞰布托湖国家湿地公园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城北约25公里处,它是澜沦江支流色曲河的两个平行排列的高山湖泊,海拔4500米至4600米。

snap_screen_20200730091443.png

113名“一带一路”建设者出境返岗复工

7月29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113名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结,启程飞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001.jpg

影观西藏 | 海拔4100多米的巴青县中学

巴青县中学于2005年搬迁至布朗塘并正式挂牌成立,离县城有15公里,紧靠317国道。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