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的工匠精神
单霁翔说:“人们来到故宫,参观这些文物藏品,也能感受到其背后凝练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创新。”
“听说我这次又来参加双周座谈会,一辈子在故宫工作的一些老工匠特别激动,他们说,你一定要代表我们鞠一躬表达感谢!”这是2016年5月19日全国政协以“加强城市规划”为主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单霁翔发言的开场白。随即,他从座位上起身,认真鞠了一躬。
这番话事出有因。2015年底,在参加全国政协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时,单霁翔反映了故宫古建筑修缮遭遇的困境。他说,因为古建筑修缮工程在现行的财政管理体系中被视为一般性的土木工程,“一刀切”地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使得延续60年的故宫古建筑修缮队伍被迫解散。受体制原因的限制,现有文物修复专家年龄结构老化,并且存在退休以后不能返聘或返聘待遇较低的状况,新传承人受户籍制度等政策限制,又难以获得事业单位编制而成为故宫博物院正式员工——故宫面临“人走艺亡”的严峻局面。
他的发言引起了全国政协领导的重视,并通过全国政协向国务院相关部门做了反映。“问题得到了国务院领导,文化部、财政部和人社部等有关部门的关注,按特事特办的原则逐项加以落实。”故宫保护传承的队伍又延续下来,还重新设立了传统的建材基地,留住了老工匠,建立了培养传承人的机制。
“故宫的工匠精神是几百年来,在对紫禁城的营造和不断维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单霁翔说,“这种精神传到今天,需要我们把更多的文物和藏品展示出来,作为博物馆的重要内容,传播给社会公众。故宫的诸多文物藏品,是历朝历代的工匠们精心制作出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呈现方式。”
如今,在单霁翔的大力支持下,故宫人拓展了工匠精神的内涵。“2016年,故宫文物医院修建完成。古代的文物、藏品,可以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通过检测、无损探伤等方式,使它的状态、材料、病害得到更清晰判断,更有利于随后进行的科学性修复。这使我们传统的技术如虎添翼,对把这些传统工艺、技术传承下去有了更加充分把握,在这方面我们有信心把故宫文化传承做得更好。”
今年已经63岁的单霁翔不避讳自己的“落伍”,但他心态开放,善于学习,乐于倾听,敢于尝试新事物,欣赏年轻人的思维、闯劲和玩转电脑的身手。他强调年轻人的重要性:“故宫博物院负责故宫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淘宝文创旗舰店等在线数字媒体的策划、维护、发布与运营的团队成员,主要以‘80后’居多。”
不管是朝珠耳机、藻井伞、“宫”门箱包、“云起如意”领带、《故宫日历》等文化创意“网红”,还是故宫系列手机应用软件(App)、系列虚拟现实(VR)节目、端门数字馆,以及微博、微信、微店平台的推广内容……年轻团队制作的大量可爱实用、创意十足的故宫文化创意和数字作品,正在以各种鲜活生动的方式走出紫禁城、来到公众身边。从说教式的灌输转变为感染式的对话,文化创意无论从内容还是传播方式都越来越“接地气”。故宫也从原来只能参观的,变成“可以带回家”的。
单霁翔介绍说:“经过几年的努力,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文创产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底,各类产品已经突破9100种。今天,我们更强调从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的提升。我们不但要出品更多产品,满足人们把故宫文化带回家的需求,还要从更宽的领域来理解文创,要让产品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发生更积极的作用。”
故宫文化创意馆,用从故宫收藏的25大类231个藏品中凝练出来的文化现象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契合人们想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尽可能多地获得历史知识的愿望,推出更多趣味性强、实用性强、互动性强的文化创意产品。故宫教育中心和故宫学院加快建设,伴随着故宫文创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走向国内各个城市,走向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使传播的力度更大、传播的效果更好。
在单霁翔的带领下,故宫人想做的和能做的还有更多。2016年1月7日起,三集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播出,以全新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世界顶级文物的修复过程,展现了故宫匠人的精湛技艺,也让人们了解了文物专家的内心世界。2016年12月16日,同名纪录片大电影登陆中国院线,以年轻而平实的视角探望古老故宫的最深处,成为中国贺岁电影的一种全新尝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慨叹,正襟危坐了近600年的故宫越来越“活分”了。
有故事的人,有良心的学者
单霁翔说:“保护好故宫不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这一代人要做好我们这一代的事情。”
场景回到故宫讲坛第一百期。两个小时里,单霁翔用了近七百张照片来讲述《故宫博物院的表情》。
“北京地区最早的烂尾楼”,这是说延禧宫里的灵沼轩;“世界上唯一发方便面的博物馆”,这是说“石渠宝笈特展”期间为了让所有排队观众都能看到展览,半夜给大家送来方便面充饥;“爱当皇帝还是大臣参观者自己选”,这是说打开午门中间的门洞让观众进入得更加顺畅……轻松的谈吐瞬间抓住了台下听众的心。讲台上的单霁翔既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谦逊的长者。
但是话锋一转,“考古不写报告,比盗墓还可恶。不仅因为考古是公费,盗墓是‘自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考古人会一层层剥离每一层历史信息,如果他们不将这些研究都写出来,那是不道德的。”这更让听众感受到了一位有责任感的文保专家的业界良心。
2021年,故宫所在的紫禁城将迎来自己的600岁生日;2025年,故宫博物院将迎来成立100周年纪念。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表示,故宫在此之前会推出一系列产品,从紫禁城的历史到今天人们为它的保护、呵护、修复所做的努力等角度,介绍这座世界上最为壮阔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我们还将推出一系列影视作品,介绍从1925年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后,故宫如何成为了一座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并且讲述在这样的过程中,故宫人如何成就了故宫精神。”
“ 你的馆舍宏大,可是70%不开放;你说藏品丰富,可是99%都看不到;你说观众数量庞大,可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目不斜视从前门走到后门。这样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博物馆。”单霁翔介绍说,未来故宫博物院还将不断探索创新的方式,来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让观众不论在紫禁城内,还是紫禁城外,都能感受故宫文化的多元与深邃。
在单霁翔看来,故宫人不懈努力的内在动力,是近百年来几代工作者对于故宫典藏守护的深厚感情,更是基于中华儿女仰怀历史、传承文脉的时代责任。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故宫博物院输送的文化养分越来越深广地滋养中华大地,展示出鲜活生动的时代精神。故宫人把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地传播开来,实现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
“故宫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常年在这里工作的人肚子里有故事。我们希望能有机会与更多的人分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单霁翔说。
单霁翔:做好故宫看门人「独家·我当委员这几年」 |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城北约25公里处,它是澜沦江支流色曲河的两个平行排列的高山湖泊,海拔4500米至4600米。
7月29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113名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结,启程飞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巴青县中学于2005年搬迁至布朗塘并正式挂牌成立,离县城有15公里,紧靠317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