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小花在家里养了很多植物,满天星、吊兰、玻璃翠等。她喜欢花花草草,也热爱生活。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卡小花一家,住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团部小城镇。从小在兵团长大的她虽然是维吾尔族,也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
采访当日,她和丈夫阿尔肯早早准备好了一桌子桃子、李子、油馓子、馕等食品,热情招呼记者一行“不要客气,都尝尝”。
现在的楼房,卡小花与丈夫阿尔肯于三年前搬入。在家里的电视机旁,一张兵团“最美家庭”的家庭照片上,有他们的孩子们。孩子们长大后,如今的房子只有卡小花和丈夫两个人住。
卡小花有12个孩子,前后相差四岁,两名亲生,十名孤儿,有维吾尔族,有汉族。
12个孩子的妈妈
1988年,卡小花23岁,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粮油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与丈夫阿尔肯育有一双儿女。
当年,两个小家伙走进了她的家庭。高春节、高春亮因母亲突发心脏病死亡、父亲车祸离世而成为孤儿。卡小花永远记得两个小家伙当时的样子:“像小猫一样,身上脏兮兮的,小脸上有鼻涕、眼泪爬过的痕迹……”这戳痛了身为人母的卡小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她告诉兄弟俩:“从今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她烧水给兄弟俩洗澡、给他们里里外外换上新衣服。“多漂亮的孩子,以后一定是两个漂亮的巴郎(男孩)。”抚摸着兄弟俩的小脑袋,卡小花抬起头对丈夫说。
此后的几年中,8名孩童相继走进了卡小花的家。就这样,她成为了12个孩子的妈妈。
卡小花与丈夫阿尔肯都是普通职工,收入水平并不高。有限的收入,要负担家庭的日常开销,也要负担孩子们的学费。生活因此捉襟见肘。
有人劝卡小花: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去打工,这样能减少些负担。但在卡小花看来,这些小家伙都是自己的孩子,她应该为他们的未来负责。孩子们要上学,受教育,需要成为有用之才。
卡小花与丈夫阿尔肯。卡小花说自己感谢丈夫,因为12个孩子的养育成人离不开他的支持。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城北约25公里处,它是澜沦江支流色曲河的两个平行排列的高山湖泊,海拔4500米至4600米。
7月29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113名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结,启程飞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巴青县中学于2005年搬迁至布朗塘并正式挂牌成立,离县城有15公里,紧靠317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