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卡小花:帮到别人 心里暖暖的

2018-07-05      撰文 本刊记者 莫倩 摄影 本刊记者 马耕平 陈建


卡小花和丈夫阿尔肯早早准备好了一桌子桃子、李子、油馓子、馕等食品,热情招呼记者一行“不要客气,都尝尝”。 摄影 马耕平/人民画报

  盼着长大 盼着成才

  那个时候,卡小花每天一睁眼就得想着挣钱。天蒙蒙亮,她便出门割草,为家里的家禽家畜备足粮草。割草回来,照顾12个小家伙吃饭、上学。之后,去上班。中午下班的空档里,她会在街上捡拾旧纸壳、废瓶子,售卖废品以获得收入。晚上下班后,她又会推着小车卖凉粉、馕饼……

  “前前后后做几份工,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真的是从牙缝里抠出钱。”因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有衣穿、有饭吃、有书念”。

  卡小花的亲生女儿阿青,小学时因被评为“三好学生”需上台接受嘉奖。她很开心,希望妈妈能给自己买一双新球鞋。但家里刚给高春节买了新鞋,已经没有多余的钱再给她买。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卡小花给阿青一个鸡蛋,但给其他孩子两个;给阿青一块钱零花钱,其他孩子有两块。卡小花说,小时候的阿青,经常会抱怨到底谁才是亲生的。“因为那些娃娃,没爹没娘,心里就多想着一点。”卡小花说。

  如今,卡小花最大的孩子已经34岁,最小的也有30岁了。他们成为了教师、医生、警察、厨师、维修工人、生意人……有8个孩子已经成家立业。“天天盼着孩子们长大,后来盼着他们上大学,再盼着他们成家立业,有着操不完的心。”卡小花说。

  春节的时候,卡小花的孩子们,带着他们自己的孩子,回到卡小花身边,做抓饭、包饺子,欢声笑语不断。

  孩子们的成长,有卡小花的付出,也有他人的奉献。无论是将卡小花家列入困难户行列的团党委,为卡小花提供食品的汉族邻居,为她多分一袋面粉的粮油厂,为她的三个孩子减免费用的乌什县二中,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过她的人,卡小花都记在心里。她说,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是大家一起帮助了她,她也希望能够有所回馈。

  爱心 成为一种家风

  201612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卡小花家庭作为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参加了表彰大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

  卡小花很开心能够获得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她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也觉得自己很幸福。“我们家会继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卡小花说,富有爱心,是她的家风。

  卡小花与丈夫阿尔肯是青梅竹马。阿尔肯的父亲与卡小花的父亲是战友。后来,阿尔肯父母离婚,阿尔肯成为了无人照看的小孩,是卡小花的父亲收养了他。卡小花说,父亲有爱心,乐于帮助别人,也常常如此教育他们,让他们做一个好人。而他们,也如此教育自己的子女。

  在医院工作的女儿阿青,常常将自己的饭卡借给家庭困难的病人及家属,让他们吃上一顿热乎饭;做生意的高春节,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捐给了学校……

  2013年,卡小花发起了“卡小花爱心妈妈团队”。如今,团队已有200多人,她74岁的母亲也是其中一员。爱心妈妈们,一起打扫马路,看望孤寡老人,资助小学生;阿尔肯退休后,义务打扫马路卫生,维持马路秩序、保护小学生的安全,提醒人们不要乱停车;周围的人来借钱,即使自己的手头不宽裕,也会先周济别人的急用。

  卡小花说:“因为本身家境一般,所以在帮助别人时,很多人会不理解。有的人会说,自己都穷得要饭了,还去帮助别人。但是,这是我愿意干的,我干得也很高兴。帮助了别人,他们别人拉着你的手时,心里是暖暖的。”

2014年,卡小花家庭获得兵团“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翻拍照片)


image001.jpg

影观西藏 | 大美丁青:俯瞰布托湖国家湿地公园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城北约25公里处,它是澜沦江支流色曲河的两个平行排列的高山湖泊,海拔4500米至4600米。

snap_screen_20200730091443.png

113名“一带一路”建设者出境返岗复工

7月29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113名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结,启程飞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001.jpg

影观西藏 | 海拔4100多米的巴青县中学

巴青县中学于2005年搬迁至布朗塘并正式挂牌成立,离县城有15公里,紧靠317国道。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