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方明:讲述中国故事 传颂中华文明之声

2019-07-10      本刊记者 张劲文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方明”这个名字十分的亲切与熟悉。在他们的记忆中,每当打开广播,就能听到那个宽洪大雅的声音传递来的各种讯息,这种声音深深地烙印在几代中国人的心中。

  方明,原名为崔明德。如今,他已经年近八旬,当他回忆起当初与播音创作结缘的经历时,却微笑着说:“我并没有当播音员的梦想,成为一名播音员,其实是一个 ‘偶然’。”

方明在录制节目。  图片方明本人 提供

  成为播音员“方明”

  19401230日,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从事播音工作的第一批播音员很多是当时奔赴解放区投身革命事业的大学生。就在那个艰苦而又光荣的革命战争年代,这些大学生成长为第一批优秀的播音员,打造出了“憎爱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自然”的播音风格。他们就是用这种风格的播音创作,传递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消息,鼓舞着一批又一批青年投身于中国革命。崔明德也是听着这种播音成长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播事业也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发展时期。1956年,15岁的崔明德在初中毕业后,报名参加了中央广播事业局筹办的技术人员培训班,开始学习无线电发射。他回忆说:“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就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当时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许多领域都需要人手,广播领域也不例外。我的许多同学在当时都参加了工作。‘年轻的人,火热的心,跟随着毛泽东前进……’我们当时就是唱着这首歌参加工作的。”

  1958年,经过两年的学习,崔明德和另外七个同学提前毕业,来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上了录音员。由于工作上的需要,他开始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形式。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山东吕剧、河南豫剧、陕西的秦腔、安徽黄梅戏……单单戏曲,崔明德就参与录制了20多种。此外,他还接触了相声、民族管弦乐,而西方的交响乐给他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大乐队演奏起来,随着乐曲的演奏,情绪也会不由自主地变,好像自己的心也跟着一起跳动似的。这种感受,对我后来的播音有很深的影响。”

  1959年,周恩来总理曾视察广播大楼。在日常播音工作结束后,周总理与播音员们一 一握手,慰问说:“我来看看你们的工作。广播大楼建成了,比起延安窑洞的条件好多了,你们要用延安精神做好工作。”那时,还是录音员的崔明德远远地看到了这一幕,也听到了这些话。他回忆说:“这几十年,播音部就是按照这个精神走过来的。 

  1960年的初春,因为缺少男播音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决定从内部挑选。于是,一些老播音员建议崔明德到话筒前试试。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把他推上了播音的道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之后,崔明德被分配来播送《简明新闻》。就在进播音室之前,他突然发现,自己还没有起“名字”。因为那个时候播音不能用本名。后来几位老播音员聚在一起翻字典翻了20多分钟后,有人说:“就叫‘方明’吧,意味着‘方向明确’。”于是,崔明德成为了播音员“方明”,这个名字伴随了他大半生,也印刻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记忆里。

1965101日,方明(左一)与齐越、林田在天安门城楼直播国庆盛况。

  用声音记录共和国成长历程

  在刚开始从事播音工作的时候许多播音部的老前辈对方明进行了细心的指导。“齐越、夏青这些老播音员都是我的老师。他们帮助我分析稿件的内容、风格启发和引导我走自己的路给我压担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播音员夏青告诉方明要认真准备稿子要学习字典。“夏青老师要求我每天认真看三页字典这样的话一年下来就能吃透一本字典。”方明接受了夏青的建议认真学习认真备稿。现在在方明的家中还码放着许多不同版本的字典每一本他都认真学习过。

  学习播音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出错仅仅是第一步要形成自己的播音风格还需要吸收很多前辈的特点和风格。方明记得在建国初期以费寄平为代表的赴前苏联学习归来的播音员采用过一种独特的播音方式就是所谓的“莫斯科调”。这种播音接近日常生活语言方式比较和缓、亲切、轻柔。“有段时间我很喜欢费寄平的莫斯科式播音调这种播音听起来非常高雅沉稳。”于是方明也把声音压得很低。但是由于费寄平是女中音而方明的嗓音不适合这种风格结果声音就失去了光泽。有一次播音的时候齐越当时就批评他:“声音为什么压得那么低?”方明懂得了要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驾驭自己的播音。

  在认真学习播音一年半后1961年,方明开始承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专题报道。在电视普及前这就相当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此后方明开始接触重要的播音任务1965年在天安门城楼上转播国庆游行便是其中之一。

  在接到这项任务后方明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转播不是朗诵,更不是演戏。需要一个‘真’字。每一个表情每一种语气都要和现场的游行队伍结合起来,让听众通过声音看到画面。工人的力量、学生的朝气、儿童的天真,都需要语言来表达出来。”

  让方明没有想到的是1965101日上午就在游行开始前原本计划乘坐电梯上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竟然意外地选择了走楼梯。“毛主席要走到天安门正中正好从我们的身后经过。那年我只有24能那么近距离地看到毛主席心里别提多兴奋了。”方明说。游行的播音任务顺利完成在方明心中毛主席从身后经过的身影成了他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对于方明来说播音是记录历史的一种工作。他能看到历史一步一步向前走脚步声有的轻快有的沉重。“我和同事们一样都是历史声音的记录者。”1966年至1976年间在极“左”路线的冲击下中国的播音风格也趋于“高、平、空”1978当改革春风吹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时广播事业也同全国的新形势一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的播音创作逐渐形成了开放包容、坚实自然的新时期风格。1984时年43岁的方明再次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承担起1984年国庆阅兵及群众游行的现场解说任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位听众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你们好。今天是10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纪念日祝各位节日快乐。”1984101当这个声音从天安门城楼上伴随着电波传向千家万户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翘首以待。这是中国继1959年之后时隔25年再次举行盛大的国庆阅兵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次对外展示武装力量。据统计当时中国有2亿部收音机在电视尚不普及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国人只能通过收音机收听国庆阅兵的盛况。对于承担此次任务的方明来说这是电台播音员的最高荣誉。在阅兵之前方明曾与另一名播音员王欢一起陪同着领导去参观阅兵式的各个部队观看他们是如何演练的。“我要把广大群众、广大听众的心情通过这次广播体现出来;也要把军人那种阳刚之气那种钢铁般的力量渗透到每一个字句中。”在两个多小时的转播中方明播送了一万多字一字不错成功地将阅兵盛况播送给全中国也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焕发出的蓬勃朝气传达给全世界。

2005年8月,在“血与火的记忆”大型经典作品演诵会上,方明朗诵了《历史的天空》片段。 图片方明本人 提供

  从播音主持到舞台诵读的跨界挑战

  对于以语言文字工作为主的方明而言除了播音主持之外诵读创作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厚积薄发”形容方明的文学播音创作一点也不为过。早在1961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便开办了文学专栏《阅读与欣赏》。自创办初期方明便参与过节目的播音。他在节目中以其对古典诗词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了众多的听众。到了80年代时方明的播音节目占三分之一而到了90年代则增加到四分之三以上。

  这些成果离不开当初的努力。方明还记得,就在栏目创办初期电台就曾邀请专业的中文教师为方明等播音员讲解古文的把握特别是对于平仄和韵脚的运用作了指点。从此每每拿到一篇古文方明都会在这方面格外用心准备。正因如此他在节目中才会胸有成竹、引人入胜。

  所谓“三分文章七分念”。稿子写得再好如果遇不到好的播音员便是糟蹋了文章。曾与方明搭档的《阅读和播音》栏目资深编辑刘刈说:“如果没有方明,《阅读和欣赏》早就垮了。”很多时候,稿子经过方明的播送,堪称“锦上添花”,甚至是“起死回生”。刘刈回忆到当初拿到的一篇介绍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的稿子。由于原文写得比较差也不符合广播语言表达当时原本准备取消播送后来勉强改了改然后让方明进行播音创作结果播出的效果超出想象的好。当时的编辑们赞不绝口:“这么一个准备扔到纸篓子里的稿子竟然以另一种面貌出现了。”

  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广播的影响力渐渐下降。在这一大趋势下方明开始挑战自我进行跨界尝试。1987CCTV春节联欢晚会的相声《学播音》中相声演员笑林现场模仿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数位著名播音员的声音引得观众阵阵欢笑。随后,他来到台下请一位中年人朗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耳熟能详的那个大雅宽洪的声音传来时人们这才发现这个中年人就是方明。也是从这一天起方明与他的同事们这些常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播音员第一次在电视上露出了真容。

  从此,方明开始登上舞台进行传统诗歌的诵读。在舞台上他以其深厚的文化积累作为创作底蕴结合恰切的诵读技巧将每一部诵读作品中的文化气质和风采都充分展现了出来。1999220北京音乐厅首演了大型古典诗词音乐朗诵会《唐宋名篇诗词音乐朗诵会》。朗诵会的开篇词《荡气回肠唐宋篇》共有1000多字由方明负责朗诵。甫一开幕他便先声夺人带着历史的沧桑感以虚实结合的表达将观众带入到了远古的时空中:“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越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的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使世界也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这场演出在北京多次上演还在上海、广州、天津、鄂尔多斯、厦门、香港、台北等地进行了多场演出引起了广泛反响,好评如潮。

  2012年、2013年,方明连续两年受邀前往巴黎参加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出的“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和“仁者之歌——感悟《论语》咏诵会”。在国际舞台的咏诵会上方明以大气稳健、遒劲潇洒的诵读创作解读了中华民族精神赢得了欧洲观众由衷的赞赏。他说:“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在历史上非常辉煌。我们必须汲取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华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和优秀传统继承下来才能够使其发扬光大。任何一个民族都只有先立足于本民族自身的发展才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稳脚跟。”因此在回味这些诵读创作时不难发现方明的神情和话语中都充满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自参加工作以来,方明便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2006年,方明因罹患胃癌,接受了胃切除手术。在治疗期间,他向医生、护士朗诵了《对衰老的回答》,表露出自己绝不轻言放弃的强大内心。在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便又投入工作,不到三个月就重返舞台。如今,虽已近耄耋之年,他仍然在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与语音正音工作而奔走不息。借用他当初的诵读就是:“让我生命的船,在风暴降临的海面浮沉吧,让我肺腑的歌在褒贬毁誉中永生。我愿接受命运之神的一切馈赠,但我拒绝——平庸。”

 

 

image001.jpg

影观西藏 | 大美丁青:俯瞰布托湖国家湿地公园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城北约25公里处,它是澜沦江支流色曲河的两个平行排列的高山湖泊,海拔4500米至4600米。

snap_screen_20200730091443.png

113名“一带一路”建设者出境返岗复工

7月29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113名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结,启程飞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001.jpg

影观西藏 | 海拔4100多米的巴青县中学

巴青县中学于2005年搬迁至布朗塘并正式挂牌成立,离县城有15公里,紧靠317国道。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