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时代楷模】卢永根:一位科学家的赤诚

2019-12-16      本刊综合报道

  “我的青春年华已经献给党的科教事业,我准备把晚年继续献给这个事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生前这样说。

  卢永根毕生致力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高等农业教育,他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一个又一个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2019812日,卢永根因病在广州逝世。

  11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卢永根“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2019年8月12日,卢永根因病在广州逝世。

  20173月,卢永根在夫人徐雪宾的搀扶下来到银行,把累计800多万元积蓄捐给华南农业大学(简称为华南农大),成立“卢永根• 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这是华南农大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党培养了我,我要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这样说。

  在慷慨捐赠的背后,是卢永根坚守一生的简朴。他家里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着老式收音机、台灯,几张椅子甚至用铁丝绑了再用。

  坚守一生的家国情怀

  卢永根祖籍广东花县,1930年生于香港中产家庭,家境殷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少年时期。亲眼目睹日军暴行,体会到了当亡国奴的悲惨,卢永根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94712月,卢永根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并积极开展地下活动。194989日,19岁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广州解放前,很多巨贾大亨南下跑到香港时,卢永根毅然选择“逆行”回到百废待兴的广州。

  “举起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中国人是守诺的,你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宣誓,那自己要遵守。”卢永根的命运自此与党和祖国紧密相连,始终不渝地践行着这份承诺。

  对祖国深沉的爱,贯穿卢永根一生。他曾三次到国外访学,在异国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面前,他选择学成归国。甚至在家庭亲情面前,卢永根内心的天平也倾向祖国。他曾到美国照顾病重的母亲一个月,在美国的兄长竭力劝他留下,他最终也没有动摇。

  卢永根不但坚信只有祖国才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还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时任华南农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的彭新湘,1992年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深造时,收到卢永根的亲笔信,希望他学成归来,奉献祖国。

  卢永根一行行娟秀的钢笔字,重如千钧,打动了彭新湘。最终他选择回国,与卢永根一道在水稻育种等方面拼命工作。

卢永根(右三)带领团队在田间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惜才爱才的“伯乐”

  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的华南农大校长。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动了华南农大的跨越式发展。

  对即将出国深造的每一位教师,卢永根都会与他们促膝谈心,勉励他们早日学成归国。“学成报国,学成归国,这是最根本的。”

  “卢院士对科学实事求是,学风严谨,生活简朴,淡泊名利,晚年将毕生积蓄捐赠学校,反哺社会。这种奉献精神对我们是很大的激励。”曾受教于卢永根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说,当年他赴日本留学后,卢永根接二连三写信动员他回国。最终,刘耀光回到华南农大潜心科研,成为学术大家。

  卢永根还努力为人才打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1987年的华南农大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困局,职称评定上论资排辈的风气又很重。为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广阔天地,1986年底,卢永根专程到北京向原农牧渔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何康请示。得到批准后,华南农大在全国率先打开人才培养新格局。

  当时很多四五十岁的老教师都不容易晋升,提拔年轻人更难。卢永根仔细阅读每个人的档案,通过谈话考察每个人的品质,在100多人的全校副教授以上会议上进行述职,系、校两级学术委员会不记名投票,并寄到校外进行专家评审。

  最终,骆世明等3人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罗锡文等5人从教员或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年龄最小的温思美当时才29岁。如今,8位当年被破格提拔的年轻学者已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被称为“华农八大金刚”,其中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战役中的科研英雄辛朝安、华南农大原校长骆世明等。在卢永根精神的感召下,华南农大广纳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风气一直延续至今。

  坚守原则的“布衣院士”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1952年,作为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前身)的首批学生,卢永根在这里遇到了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丁颖。

  丁颖比卢永根年长40多岁,是卢永根的恩师、学术领路人,也是他的“忘年交”。1962年,卢永根被抽调为丁颖的科研助手,成为丁教授的“左膀右臂”。196410月,丁颖教授因病去世,卢永根独挑大梁,带头完成了余下的科研项目。他将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逐步扩充到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这成为中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野生稻多分布在山顶、水泽等人迹罕至之处,交通不便,很多地方只能徒步,其艰苦可想而知。卢永根年过七旬仍坚持参加野外考察,“一些实在很难爬的路段,我们就只能扶着卢老师缓缓通过。到2016年生病住院之前,老师从没有脱离过科研一线。”

  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大农学院教授刘向东说。

  20世纪80年代初,卢永根带领团队研究水稻的杂种不育性,并和助手张桂权一起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中国栽培稻种分为籼、粳两大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2006年,卢永根参加广东省院士活动时,在湛江湖光岩与当地小学生合影。

  作为专家学者,卢永根不图虚名不图利。从2004年开始,不愿当“挂名博导”的他主动停招学生,改为协助自己的学生辈带研究生。卢永根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打听到他是评委时,就四处公关。曾有人找到时任华南农大发展规划处处长、卢永根的弟子庄楚雄说情。“找卢老师没用,歪门邪道只会适得其反。”庄楚雄明确告诉来访者,卢永根只看实力。

  前几年,华南农大为院士配了专车,但庄楚雄经常看见卢永根背着双肩包挤公交,“生病前,卢老师常拿着半旧的饭盒,与学生一起排队打饭。”

  有人发现,卢永根在笔记本的扉页上题字自勉:“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

 

  (本报道图片由华南农业大学提供)

image001.jpg

影观西藏 | 大美丁青:俯瞰布托湖国家湿地公园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城北约25公里处,它是澜沦江支流色曲河的两个平行排列的高山湖泊,海拔4500米至4600米。

snap_screen_20200730091443.png

113名“一带一路”建设者出境返岗复工

7月29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113名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结,启程飞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001.jpg

影观西藏 | 海拔4100多米的巴青县中学

巴青县中学于2005年搬迁至布朗塘并正式挂牌成立,离县城有15公里,紧靠317国道。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