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星河满目,无悔青春

——“天问”年轻人的青春逐梦路

2020-07-23      本刊记者 段崴 陈建 摄影报道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 2167 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中华民族的“天问”征途背后是无数航天人默默的付出与奉献。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从长征火箭、神舟飞船,到“嫦娥”“北斗”,接过航天前辈的精神传承,新一代的航天人以星辰大海为抱负,继续上下求索,努力拼搏。让我们走近这群可爱的年轻人。

陈刚:“大力协同,全力以赴”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部主管

  我和火星的缘分起始于2017年8月。毕业后,我进入航天五院总体部,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参与到火星探测器的综合测试工作中。在经历了初样和正样阶段工作后,2020年,我调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参与工程总体组织工作,后来全程进驻发射场,参与到火星任务的发射实施阶段工作中。

  进场以来,我一边在前方密切跟踪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系统的发射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后方的测控系统准备工作、飞控工作进展。火星任务,测控通信是一个难点,也是亮点,前期探测器系统的工作经验和测控通信专业的基础,都对我参与各大系统的工作组织和接口协调提供了较好的支持。4月5日进场至今100多天,工程总师和各系统始终坚持“有问题共同解决,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的理念。进场这段时间,我深切体会到航天是一个系统工程,唯有大力协同,全力以赴,才能成就目标。

………………………………………………………………

戚铁磊:以矢志奋斗彰显青年本色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综合部主管

  我于201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来到航天一院,2017年调入现单位,与航天结缘至今已有6年时间。在这次火星任务中,我负责“日例会”“日计划”的组织汇报以及中心人员工作安排、物资保障等,同时还承担新闻宣传工作。

  众所周知,这次任务意义重大,同时难度也大,又赶上今年的疫情,之前正常的事情在这次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垂直转运,箭在弦上,高负荷,快节奏已成为最后冲刺阶段的标签。有一句话形容我在靶场这一段时间的感受比较贴切:恰似炉上煎茶,苦中亦飘香,复如浪里淘真,沙尽始到金。

  在关键时刻,越是艰难险阻,越要斗志昂扬,越是面对变化,越要坚定信念。作为队伍中的青年人,就要冲向最难、最累、最险的前线,啃最硬的骨头,攻最高的山头,挑最重的担子,以矢志奋斗彰显青年本色。

………………………………………………………………

徐亮:“十年磨一剑,五年方始,十年方成”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火星探测任务环绕器总体总装

  我是1986年的,2011年硕士毕业进入上海航天工作时,正值国家深空探测规划论证,一期重点任务就是火星探测,我有幸能够直接参与其中。这个任务,从2011年到2016年,历时5年,过程十分曲折,最终确定工程立项,一步实现“绕落巡”。

  在“天问一号”任务中我的工作岗位是火星环绕器总体总装,具体的工作职责是在设计阶段负责火星环绕器总体结构和布局总装设计,在研制试验阶段负责现场AIT(总装/集成/测试)工作,对总体技术状态负责。

  火星研制大致分为方案、初样、正样,目前待命发射的“天问一号”,历经约24个月的研制试验,在这个过程中环绕器已经累计加电3100小时(其中在发射场期间累计加电550小时)。而一般卫星型号,在出厂时加电约1000小时、在发射场最多100小时的工作量,火星任务在发射场的工作时长104天也远大于一般型号任务。

  火星探测,因为天体窗口约束,每26个月才有一次发射机会。立项时,就给研制团队所有确定了一个概念,火星任务没有可以推的后墙,必须按照按时(窗口)、保质(可靠性)、保量(覆盖性)完成任务。

  “十年磨一剑,五年方始,十年方成”,未来的路很长,但是我们已经不能后退,必须迎难而上、完成任务。燃烧青春、筑梦火星、奉献航天,是这个时代的幸事,也是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幸事。

………………………………………………………………

王连国:“做伟大航天精神的践行者,为空间科学探测事业增砖添瓦”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火星探测任务有效载荷总体主任设计师

  我们承担“天问一号”13台有效载荷研制工作。我从2014年参加有效载荷的论证工作,一直到今天有6年的时间,见证了这项工作过程的不易和艰辛。

  研制过程很是坎坷。多次出现从一个坑里爬上来,又掉入另一个坑里的情况。在发射场有这样一个标语——“强者,都是流着泪奔跑的人”,我对此感触非常深刻。航天领域有一个著名的环节就是“归零”,有些问题经过艰苦的归零,成功解决之后,在归零评审会上经常有人眼里噙着泪水。

  正是由于全体参研人员的艰辛付出,我们有效载荷赶上了整个任务的进度,按期装器来到发射场。来到发射场之后,工作紧张有序开展。我们有几项专项试验需要在发射场做,其中一项试验流程很复杂,我们进行了3次推演,测试细则修改了5次。测试时间持续了2天半,晚上都是测试到12点才结束。有了前期扎实工作的基础,和在发射场严谨细致的工作,我们圆满完成了发射前的各项任务,等待发射。

  能够参加本次任务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做伟大航天精神的践行者,为空间科学探测事业增砖添瓦,这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

刘一譞:“面对困难、乐观向上、勇往直前”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火星探测任务有效载荷总体调度

  中国科学院承担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有效载荷分系统的研制工作,针对火星空间环境、形貌特征、表层结构和大气环境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有效载荷总体的使命是架起科学与工程之间的桥梁,将科学理想与工程约束相匹配,目标是在适应资源约束的情况下,追求科学产出最大化。2016年年初,有效载荷分系统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较比探测器晚启动近一年半的时间,中科院有效载荷总体及各承研单位基本全年无休,按期完成了初样、正样产品的交付。

  因为疫情原因对进场队员人数进行压缩,14台载荷设备同时在场峰值人数仅为50人,这是以往探月型号不敢想象的。4月底某一阶段测试的时候,队员们基本一干就是一天一夜,有的队员因为需要甚至要工作更长时间。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试验队队员一切以任务为重,不怕苦、不喊累,毫无怨言。

  中科院有效载荷试验队执行发射任务期间,实现零疫情、零疑点、零隐患、零问题,圆满完成发射场试验工作,祝愿“天问一号”任务圆满成功,愿我国航天事业越来越强。

………………………………………………………………

高芫赫:“逐梦火星,‘探测器好’”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测试指挥

  我是一名“90后”,2017年4月,从北航毕业来到航天五院总体部测试中心工作。测试中心是完成整星级测试任务的地方,也是距离卫星最近的人。简单来说,我们就是要测试验证卫星各单机设备主要性能、设备间接口性能以及整星级性能的部门,通过我们的手来检验卫星的健康状态,保证卫星完美无瑕地转入发射场等待发射。

  2017年底,我接任了火星探测器测试指挥的任务,紧接着就要完成一项测试任务的重头戏——模飞测试,简单来说就是将卫星从发射到落火,再到火星车火面行走整个事件在地面进行模拟飞行试验。这一次模飞测试工作,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大力协同”的航天精神在工作中的体现。

  非常荣幸,我能够作为火星探测器的指挥完成发射场的测试工作,并在发射日当天,代表火星探测器系统,向发射场指战员、向全体火星探测任务成员、向全国人民报告“探测器好”,这意味着火星探测器系统已经做好准备,可以发射了。在发射场喊出属于我们探测器的口令,这是一个无上的荣耀,同时也是一份沉重的责任。因为,这一声“探测器好”代表着我们火星探测器背后所有研制人员六年的辛苦奋斗,代表着全体航天人对这颗卫星的希望。

………………………………………………………………

张则梅:“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火星探测任务环绕器主任工艺师

  我是火星环绕器主任工艺师。大家听到工艺师这个词可能不知道具体是干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把各位设计师脑子里想的、图纸和文件里面要求的给做出来,而基本上是从原材料级别开始的。我和我的团队具体负责火星环绕器部分的生产、总装和测试,大家现在从新闻里看到的,咱们探测器下部那个金灿灿的六边形的环绕器,就是我和团队成员一点一点从无到有做出来的。

  如果大家关注近期关于火星探测的新闻报道的话,会发现探测器在任务期间有各种机构的展开,比如太阳翼、各种天线和载荷,从动画效果看就像大片一样,很震撼。如何抵消地球重力场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活动部件的影响,如何对机构进行保护,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攻克和一遍遍考核验证的难题,确实不容易。

  大家应该可以体会到,现在的航天人都很年轻。我的很多同事都是90后、95后。我们用自己四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我们人生中的一段历程。我不知道自己后面还会遇到什么样的工作,但是这段火星探测之旅绝对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

杨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新闻处主管

  从6月15日来到基地,到今天,已经30多天了。这30多天时间里,我们和试验队员同吃同住,有探测器转运、火箭垂直转运这些关键的节点,已经采访拍摄了多位各大系统的研制人员,从总师到主任设计师,从工程总体到各个分系统。

  这段时间的文昌,湿度80%上下,温度35%左右,太阳在头顶360度无死角的晒。我们到的时候,依旧是工作的高峰时期,探测器300多人,火箭200多人,再加上发射场工作人员,无数人在这片海岸边的土地上忙碌着。

  即便面对各种困难、各种质疑,他们依旧是能够把头昂起来,认真、乐观、自信、幽默的新一代航天人。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发展了60多年,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困境和难以忘怀的高光时刻。火星探测是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新一代航天人的手中。压力有,但信心和热情他们更有,“一代人已经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image001.jpg

影观西藏 | 大美丁青:俯瞰布托湖国家湿地公园

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城北约25公里处,它是澜沦江支流色曲河的两个平行排列的高山湖泊,海拔4500米至4600米。

snap_screen_20200730091443.png

113名“一带一路”建设者出境返岗复工

7月29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113名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结,启程飞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001.jpg

影观西藏 | 海拔4100多米的巴青县中学

巴青县中学于2005年搬迁至布朗塘并正式挂牌成立,离县城有15公里,紧靠317国道。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