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61647100411333.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正文

【时代楷模】 毛相林:当代“愚公”

2020-12-28      本刊综合报道

  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大巴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绝壁天路”的崎岖山道。道路尽头的下庄村,四面被海拔高于千米的险峻大山包围,因其仿佛置身万丈深井中,而得名“下庄”。在竹贤乡一带,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20多年前,时任村支书的他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开凿天路,改变了下庄与世隔绝的状况。如今,这条路已被拓宽、加固,村里先后发展起柑橘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绝壁天路”又成为村民的致富路。

  1118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党员干部代表毛相林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站在鸡冠梁的毛相林。他身后这条挂在悬崖绝壁的下庄天路,倾注了他和下庄村民们的大量心血。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整个村子被“锁”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可谓与世隔绝。“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下庄村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打油诗。闭塞的交通束缚了人们挣脱贫困和封闭的双手,阻挡着全村通向文明和富裕的脚步。

  “要想富,先修路。”不甘“坐井观天”的下庄人产生了在悬崖上凿出一条路的念头。1997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2015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劈山开路

  1997年,38岁的毛相林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一直是毛相林心口的一块大石头。当年7月,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回来,坐在下庄井口的岩石上,看着井底的下庄发起了楞。

  毛相林说:“我当时就想改革开放恁个久了,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个村支书啷个向村民交待?啷个向党组织交待?当时,我心里就起了修村公路的打算。心想,就算再难,我都要带头冲一冲!”

  听说要在悬崖绝壁上修路,村民们都议论纷纷,有的怀疑、有的担心,甚至有的说毛相林疯了。“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将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不幸还是发生了。村民黄会元被巨石砸中,滚落下山,悲痛万分的毛相林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此时,黄会元的父亲却说:“为了子孙后代,我儿子死得光荣!继续修!”

  顿时,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

  终于,2004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出一条康庄大道。

  打开富裕路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于是,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富裕路!”毛相林又一次想到了前头。

  2009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多亩桑树郁郁葱葱,30多张蚕子却毫无动静。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

  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谨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200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2014年,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刘恒保种了10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2万多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毛相林正在自家林地摘李子。经过多年努力,下庄脆李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之一。

  愿当一辈子筑路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他在琢磨,怎么能让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29岁的毛连长曾在外种西瓜、跑销售。今年春节回家,毛相林上门找他:“连长,留在村里吧,下庄村需要你们年轻人。”

  看着毛相林满头白发,毛连长又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场景。

  看着村里产业蒸蒸日上,他动心了,选择留下,还说服女朋友也回来,准备发展民宿,直播带货。

  这两年,返乡村民越来越多。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选择回来,振兴家乡。

  2018年,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下庄人修路的故事:“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于2019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

  “这是我们当年修路时穿的鞋子,已经磨穿了……”这样的话,毛相林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满感情。

  (本报道图片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提供)

1071619504099_.pic_hd(1).jpg

水韵姜堰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VCG111322116465(1).jpg

【本刊专稿】神秘三星堆的再发现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于1986年进行抢救性发掘的三星堆遗址,35年后,神秘、浪漫而又瑰丽的古蜀文明再次受到了全球的瞩目。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