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正文

【我的中国梦】千年瓷都的“景漂族”

2016-12-25      张浩

张浩 摄影报道

 

瓷都景德镇像一个大磁场,吸引着一群血液里流淌着瓷因子景漂一族。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甚至来自异国他乡,各自为了心中所爱,在这座小城坚定地着,同时也悄然搅动了这里千年的传统。

香港艺术家毓阚洋在景德镇三宝村里创作。她每年都要来景德镇待一段时间,在这里与各国艺术家交流、烧瓷,在最纯正的窑火前感受国际化的氛围。她说,这里如同陶瓷艺术的“圣地”。 澳大利亚艺术家China De La Vegas在景德镇的工作室里创作。她的名字是由阿根廷的父亲取的,China在阿根廷有牛仔的意思,没想到她竟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并来到了中国(China在英文里有“瓷器”的意思)。她在北京和悉尼开过工作室,后来到景德镇,和众多艺术家一起成为了“景漂”。

 1978年,25岁的李见深从九江“漂”到了景德镇。后赴美游学,1995年,身为联合国教科文国际陶艺协会成员、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多次应邀到世界访问办个展的他又回到景德镇。如今他在景德镇创办三宝国际陶艺村,原本只是想做一个私人工作室,却因其独特的原始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著名陶艺家来此创作、交流、访问,使得“三宝村”成为景德镇的新地标。 湖南人张建自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毕业后就扎根景德镇,创造大朴烧柴烧品牌,潜心研究柴烧技艺。柴烧是一种古老技艺,是指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陶瓷制品,烧窑难度相当高,追求质朴、古拙、浑然天成的美感,呈现效果有很高的随机性,所以,张建创作的每一个小件、盘子的器型轮廓皆不尽相同 。如今,张建还带一名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在校生作徒弟。 在干道甫的家里,墙上挂的、桌上放的、地上摆的,满眼“青花”,就连顺手拿来放烟蒂的小碟也是明代青花瓷残片。他是安徽人,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毕业后,曾到北京工作,后辞去设计总监职位,再次回到景德镇陶瓷学院读研并最终留校任教。他在三宝村买下一栋房子,在这里醉心创作,度过许多不眠之夜。

景德镇,你可以同时看到古老中国与年轻中国。

当你行走在景德镇城区时,一个年轻的中国在你眼前活灵活现。街上是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摊贩用方言在大声吆喝叫卖,没有一栋建筑是的。每个商铺都如同微型的沃尔玛,从破洞的牛仔裤到印有美国明星的T恤,一应俱全。

烧制了无数精美瓷器的柴窑,用废弃窑砖铺成的古朴小巷,卖各种釉料颜料的店铺,坯架林立辘轳车飞旋的作坊……它们逐渐淡出了景德镇,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高楼大厦。

这绝不是你想象中的景德镇。

但景德镇还是有这么一块地方:河岸边,一些人依着河畔,用棒子翻打着洗衣。没有暖气,烧着柴火,听得见鸡鸣狗叫。在这片土地上,男人和镰刀在田地里是好搭档,不管不顾其他地方已经使用规模化机械化农业耕作。

传统与现代相交融,这是今日景德镇给人们的印象,同时也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写照。

在景德镇,不少陶瓷艺人都是自幼习艺,甚至是世代相传。而如今,除了家传、学院派之外,一些外来者俨然已成为瓷都新的生力军,并搅动了这里千年的传统,他们被称作景漂。这群人来自四面八方,有的甚至来自遥远的异国他乡,各自为了心中所爱,在这座小城坚定地着。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景德镇几乎与陶瓷划上了等号。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已有1700余年的制瓷历史。唐朝时期,昌南生产的精美瓷器远销世界各地。在欧洲,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把昌南的谐音“China”作为瓷器和瓷器的家乡中国的代称。公元1004年,酷爱瓷器的宋真宗把年号景德赐给昌南,景德镇由此得名。

在众多陶瓷艺术工作者的心目中,中国是世界陶瓷的中心,景德镇又是中国陶瓷的中心,所以,想到这里来朝圣。一份来自景德镇官方的统计资料显示,据初步测算,目前景漂一族已达每年两万人次的规模,其中外籍人士1200人左右。

同音,瓷都景德镇就像一个大磁场,吸引着血液里流淌着瓷因子的艺术工作者。对他们来说,只有到了景德镇,才能真正感受到窑火的心跳,触摸到瓷艺的脉搏。

闻名中外的千年瓷都,自古拥有大气包容的传统,所以,在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却使许多外来艺术家感觉不到陌生或隔阂。他们带着各自的思想、新鲜的信息与当地艺术逐渐融合,一起发展。他们正融入和改变着这座城市,也在用现代的方式发扬和传承着古老而传统的陶瓷艺术。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