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社会 >> 正文

【我的中国梦】雪山“兵王”

2016-12-25      刘应华 李芃志 温志军

甘巴拉英雄雷达站,海拔5374米,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达站。王胜全,1993年从四川入伍,1994年来到甘巴拉,到现在已经22年,现为二级军士长、雷达技师,是目前甘巴拉雷达站最老的兵。

 

生命禁区生活,在王胜全的脸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他的战友都称他为——雪山兵王

作为雷达技师,保证兵器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是王胜全的首要任务。一年初冬,王胜全值班时,因带动天线转动的轴承卡死,雷达天线无法工作,只能靠辅助雷达保障空情。为尽快排除故障,他和战友们拆卸雷达天线防风罩,将天线全部分解抬出,再用滑轮把天线转盘大齿轮吊起来修理。这是重体力活,在平原干着都费劲,何况是在氧气都吃不饱的生命禁区?狂风暴雪使王胜全感冒不断加重,但他坚持和战友们加班加点,干了十几天,人一下子消瘦了20多斤。回到山下的休整点后,他的样子着实把战友们吓了一跳。

20多年来,二等功、三等功、全军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多项殊荣降至王胜全的头上,雪山兵王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工作上的王老兵是个拼命三郎,但生活中的他却被雷达站的官兵们亲切地称为老妈子

哪个宿舍的窗户玻璃该换了,教室里的哪把椅子需要修理了,温室大棚里的哪块地该翻了……这些站里的小事王老兵都一一惦记着。就连休假归队,他也不忘给站里带回些浇花的喷水壶、蔬菜的种子、瓜果的幼苗……教导员李再华说:“‘老妈子其实是我们站里的一个宝,现在大棚里蔬菜常年不断、盆景四季如春,都归功于王老兵。

王老兵好管的闲事却经常让大伙儿感到暖心,比如由他张罗建起的甘巴拉基金。站里的一位老兵郑佑松,2008年回家休假时帮助邻居护送病人,遇车祸遇难,留下了已有两个月身孕的妻子。郑佑松的妻子坚持把孩子生下来,迄今未再婚,也无固定职业,带着女儿艰难度日。2013年王胜全得知此事后,他立刻向党支部建议建立甘巴拉基金,力所能及地帮助有困难的甘巴拉人。这个建议得到了甘巴拉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甘巴拉基金的另一个来源是废品回收。在王胜全的建议下,站里建起了分类垃圾箱,但一些粗心的战士很难做到分类彻底,细心的王胜全便经常独自一人来到垃圾场翻翻剩货

第一学历仅是初中的王胜全常常自嘲:我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别说穿衣打扮的时尚、信息时代的冲浪,就连智能手机我也没太弄明白,老婆儿子都说我是个土包子

其实王老兵并不甘心落伍。2015年全旅组织年终大比武,甘巴拉雷达站有心派出了兵王应战。王胜全拜站里唯一的计算机研究生周国安为师,没日没夜地抓紧补习计算机知识。1120日,比武结果出炉,只有初中学历的王胜全从博士、硕士等高手云集的高级组里拿了个第五名,知根知底的甘巴拉人知足了,但兵王依然觉得自己给甘巴拉人丢脸了。

王胜全在“生命禁区”的雪山阵地一扎就22年,从满头青丝的小伙变成了如今的王老兵,他把最宝贵的青春都献给了英雄的甘巴拉雷达站。 在阵地,警报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位。对甘巴拉人来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只要警报响起,必须紧急奔向岗位。 冰雪覆盖、狂风呼啸的阵地上,王老兵带领新技师对异地远程控制雷达实施紧急抢修。

1958年入伍的张在安,是雪域高原第一代雷达兵,曾担任过甘巴拉阵地的堪选任务。去世后,他的家人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甘巴拉阵地。在他的墓前,今天的甘巴拉人特意放置了一块大石头,上面镌刻着两个字―坚守!王胜全每次换班上阵地,都要来到张在安的墓前,捡上几块石头垒在玛尼堆上,以表达对老一代甘巴拉人的敬重。 王老兵无论身在何处,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和妻子、儿子通一次电话。除了报平安,就是“摆摆龙门阵”,以表达彼此间的关切与思念。 傍晚转山,是王胜全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他说,每当夜幕降临,他就喜欢围着阵地转上几圈,这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巡视一下阵地周边的环境,这样,他心里就踏实了。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