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镜]:何水法:让中国花鸟画走向世界
二十种“蔬果”传递精神粮食
“何水法走到哪里,鲜花就开到哪里”。何水法最擅长绚烂热烈的花卉画,而他在米兰世博会最后一周亮相的个人画展,却是一幅幅鲜嫩娇艳的蔬菜水果。今年米兰世博会的主题是“粮食”,何水法的展览作品,从视觉到精神,都是“粮食”。
何水法这次带去的作品,有传统画家常画的白菜、萝卜和寿桃,也有传统画家不常画的火龙果、西瓜和甜椒。无论笔墨还是题材,都是既有传统又有创新。“这次我为世博会专门创作了一批蔬果粮食,其实,艺术本身就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何水法说。
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得到米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傅马利在为此次展览撰写的序言中说:“何水法先生的花鸟画,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有当代西方人所易于理解的构成和色彩,更有他的自我表达。”
傅马利的前言恰恰道出了何水法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他常说:“在当下新的语境下,要用新的形式来固守传统文人画的精神。”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传统文人画的精神需要继承。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人画自成体系,是世界艺林风姿独秀的一枝,他要尽己所能,将其推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人画的精神内涵。
展览期间,何水法将一幅绘有香蕉和苹果的作品《香色鲜浓》,捐赠给了安布罗修图书馆。既是对傅马利与他因苹果结缘的呼应,也是对卡拉瓦乔这位文艺复兴巨匠作品的呼应。而这幅作品,是何水法为学生上课示范时,兴致所至,一气呵成。
接受捐赠的安布罗修图书馆副馆长傅马利告诉何水法,安布罗修图书馆还收藏了不少经典水果静物油画作品,何水法的这幅《香色鲜浓》作品将与文艺复兴巨匠卡拉瓦乔的《水果篮》同挂一壁展示,体现东西方艺术之间的碰撞。
开幕当天,中国外交部驻米兰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黄永跃为何水法颁发了“2015米兰世博会艺术传播特别贡献奖”。
何水法有一方镌刻着“花间豪士”的印章,这不光是他画风的写照,也暗合了他在当代花鸟画坛的分量。他还有一方“抱华楼”的印章,诉说着他一贯的梦想——“拥抱鲜花、拥抱中华文化。”对他来说,继承和发扬中国花鸟画,让中国花鸟画在世界艺坛得到应有的重视,是他一生的梦想,也是他的中国梦。
何水法,1946年8月生于杭州,祖籍绍兴,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研究生班。现为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特级专家,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福建省画院、福州画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