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镜]:蒋跃:诗意地栖居
水彩,作为西方绘画的一种,于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由于它的水性、彩韵、透明等材质特点,拟就了其诗意般的境界。而且,以水为媒介,这种浪漫、空灵、飘逸的样式很快被许多中国人所接受和喜爱。
恢复高考后,蒋跃于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并留校开始了水彩画的教学、理论和创作生涯。在水彩这方土地上,蒋跃勤勉耕耘,曾先后两次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水彩画艺术展金奖,以及其他全国性奖项十余种。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蒋跃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唯一的水彩画专业教授。
在创作实践中,蒋跃品尝到了水彩画艺术的无限魅力——水意的酣畅、色彩的洗练、用笔的潇洒、水与彩的流变……产生了简约、亮丽、灵动的视觉感染力。这种独特性、随机性、抒情性在创作过程中的体现,以及它的单纯、明快、如真似幻的情调,最能吸纳人们于静思默想中领悟到幽深清远、韵味无边的审美情趣,亦成就一种画家乐于驾驭的激情,利用水彩独特的流动感,更引发人的一种寓美于淡又返朴归真的神秘的魅力。正因如此,水彩画在中国水彩画家的笔下生发出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后的艺术魅力。如果把油画比作钢琴,把中国画比作古筝,那么,水彩画就是长笛,换言之,这一画种就是横架在东西方两块绘画绿洲上的一座桥梁。
蒋跃的作品给观者的感觉是诗一般的精神感受,作画时笔头的种种运动和变化与画面效果自然和谐。有人曾如是评价:“蒋跃是水彩画家其实也是中国画家,他的中国画里有水彩味,水彩画里有中国画味。他让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艺术在他的笔下升华延续,脱凡离俗,创造出个人特有的‘画味’。”
创作和教学之余,蒋跃还在进行水彩画理论的系统研究,发表专业论文数百万字,在世界范围内首先提出了水彩画语言“诗化性”的美学观点。之后,蒋跃学术专著《中国当代水彩画研究》在业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至今已有40余种著作、光盘与画册等出版物面世。蒋跃主讲的34集《水彩画教学》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数次热播,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多年以来,蒋跃游走在自然与画幅之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中国诗境为灵魂,寄托情思、神韵;以西洋色彩为依据,体现秩序、和谐;以传统笔墨为参照,斯其自然、雄浑,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气质和写意精神的艺术风格。蒋跃的作品强调气韵生动和抒情优美:画面色彩单纯而不失丰富,亮丽还讲求变化微妙,用笔果断又不失潇洒,构图多变而遵循规则,造型概括而有回味,把所感、所想、所悟都溶入到这片诗意盎然的水色世界里。
——————————————————————————————————
![]() |
蒋跃,浙江兰溪人,1958年生,198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该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美术报》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协主席团成员。
蒋跃主修水彩画和中国画研究,其作品参加第7至10届全国美展和国际重大美术作品展,曾赴法国、俄罗斯等国举办个人画展,荣获由中国美协举办的首届全国水彩画艺术展金奖、第七届中国水彩画金奖和其他国家级以上奖项十余次。独立主持并完成两个部级课题,出版有《中国当代水彩画研究》《绘画形式语言研究》《绘画构图与创作》《蒋跃自画自说》等40余种学术著作(画册、光盘)及发表专业论文百余万字。主讲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34集教学片《水彩画教学》。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