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我将研究与教学方向转为1949年前的中国早期电影。一次在课堂上放映《铁扇公主》时,许多学生都很惊讶,甚至不敢相信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电影居然是中国1941年制作出品。这部影片的主创者是上海电影界著名的万氏三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26年)也出自他们之手。连续几年,学生对《铁扇公主》的惊讶都很相似,甚至就此转变了一些同学对中国电影尤其是早期电影的认识。
我自己也多少对此感到惊讶,因为对于包括我在内的一代人来说,对以前被我们称为动画片、现在称为动画电影的美好印象基本来自上世纪60年代的国产片,譬如由万氏兄弟执笔绘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1摄制的《大闹天宫》(上集)。到上世纪80年代,有关动画片的记忆,就依次被美国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日本的《铁臂阿童木》等覆盖。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还能记得的动画片,除了本土制作的《葫芦娃》系列外,进入大众视野的大多是从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口的动画片。虽然忝为所谓“泛专业”研究者,但也由于大部分动画电影所面向的年龄段已与我相距甚远,近几年的中国(大陆)动画片或动画电影,鲜少再进入我的视野,也不敢再谈专业考量。但随着《大鱼海棠》数次进入我的视听范围,我也和学生就这部可谓现象级的电影进行了一些探讨。
正像学生和我讨论时说的那样,纵然这部《大鱼海棠》存在着很多人说的“故事简单,人物性格不丰满,立意不高”等现象,但其实爱情就是这么简单、任性和执拗。可能每一位观众从这部电影中看到的内容不尽相同,我看到的是一个关于牺牲和成全的故事。影片中,鲲、爷爷、椿、湫的每一场牺牲都让我忍不住泪盈于睫。也许是年纪渐大的缘故,反而这种安静的叙述、流畅的画面、恢弘的音乐更能让我沉浸其中。
即使这部电影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性,但也不影响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动。有人认为整部影片都是在效仿宫崎骏的电影,然而又未达到宫崎骏电影对成人世界的思考和批判的那种深度。但对于目前还近乎空白的中国动画电影来说,有些要求显得过于苛刻。技术上制作精良,叙事认真,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动画的审美感受,这其实已足矣。中国动画电影毕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可能一步登天,给国漫一点时间,让它慢慢长大。
(本报道撰文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电影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