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筑梦,以丝绸的名义

——赵丰和他的中国丝绸博物馆

2017-04-03      撰文 张劲文 黄丽巍 莫倩 摄影 本刊记者 郭莎莎

  “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丝绸以一袭柔美之姿独领风骚,并风靡全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名词。而在中国,杭州自古以来就有“丝绸之府”的别称。所以,国际上最大的集收藏、研究、传承、展示于一体的纺织服饰类专题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坐落在西子湖畔,自然是顺理成章,名正而言顺。

  早春2月,我们在这座博物馆25周年馆庆之时,走进了它。

  这里的馆长叫赵丰,全国人大代表,是我们此行的向导。赵丰1977年考入浙江丝绸工学院印染专业,研究生时师从丝绸界老前辈、原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也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提倡者、创立者朱新予。和老师一样,赵丰的一辈子也执著于一件事:丝绸。[>>更多图片]

“丝绸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丝绸文化的弘扬,是我毕生的事业。一辈子做这一件事,简单而快乐。”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


陈列于2016年新建成的中国时装馆中的旗袍。中国时装馆全面展示了百年来中国服装的演变历史和当代中国最顶尖的时装艺术。

……………………………………………………………… 

  丝绸的记忆

  在博物馆的“天蚕灵机”展示厅里,展示了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的蚕桑习俗、制丝、丝织、印染、刺绣技艺等内容。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

  早在2009年,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蚕桑丝织技艺不仅包括生产技艺、工具,还包括相关的民俗活动。放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考量,传承到现代人手中的丝织文化,不仅有器物和技艺,更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

  1992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建成,大约花费2000多万元。资金的一半来自国家,另一半来自全国各地丝绸企业的捐款。博物馆建成初期,馆内空空荡荡,但所幸后来在展品征集时,得到了许许多多来自社会与民间的捐赠。“中国丝绸博物馆,来自于全社会的贡献。”赵丰介绍说。

  绫罗绸缎,集腋成裘。25年来,通过市场收购、国家调拨及民间捐赠等多种方式,博物馆的藏品已经从无到目前的六万余件。藏品包括自新石器时代起各历史时期与丝绸有关的文物,特别是出土于丝绸之路沿途的汉唐织物、北方草原的辽金实物、江南地区的宋代服饰、明清时期的官机产品以及近代旗袍和像景织物等。此外,还有众多的民族文物和现代文物。它们来自古代、现代,国内、国外。

  在迎接25周年馆庆的时候,博物馆做了一件“有温度”的事:邀请捐赠人前来参加馆庆活动。有些捐赠者因地址和联系方式的变更失去了联络,博物馆便通过登报启事等方式来寻找。

  黄政是一位普通的杭州市民,也是此次博物馆登报寻人的主人公。19972月,黄政首次向中国丝绸博物馆捐赠,那是一批清末民初的丝绸织绣品,共39件,是其母亲和外祖母的旧藏。同年10月,他再次向博物馆捐赠了刺绣铺垫等物件。200911月,黄政第三次捐赠,是民国时期的一些衣物。之后,因为家庭住址搬迁导致博物馆一度与他失去联系。

  226日,黄政与家人前来参加馆庆活动,并将一件民国时期的披风、一块西式挂毯,以及他在云南旅游时收集到的当地少数民族帽子及头巾,再一次进行了捐赠。

  说起自己的捐赠,黄政说:“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一到天气最热的时候,外婆就会把家里的这些丝绸衣物拿出来晒,平时都珍藏在一个很大的皮箱子里。”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