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幸福的多重含意——《拉比的猫》和译者张怡

2017-12-12      李霞


史法的漫画风格谈不上传统意义上的美观,有一种散漫的草就感,却趣味横生。

  

《拉比的猫》是一本迷人的书

——张怡访谈

  人民画报:为什么选择《拉比的猫》来翻译出版?

  张怡:大概十多年前,一位巴黎高师的老师来北大给我们上课,推荐给我们看这本书,说当时在法国很火。后来就一直记得这书。有了微博之后,我偶然翻译了第一册中最喜欢的段落(穆鲁和拉比一同入梦那段)发到微博上,被三联书店的编辑颜筝老师发现了,然后就有了这本书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

  作者尤安·史法在西方世界很有名,是“法国-比利时漫画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据我所知,美国有些高校把《拉比的猫》选作希伯莱语专业的参考书。这本书的中文版在豆瓣上的评分很高,有9.4分。

  人民画报:书的作者是阿尔及利亚裔的法国人,有信奉犹太教的传统,他本人又是学哲学的,这使得这本漫画书充满了哲学、宗教和多元文化的意味,似乎并不是一本容易阅读的书。

  张怡:是的。《拉比的猫》虽然是漫画,但是作者却把它和严肃的文学创作等而视之。他希望作品能提供发人思索的素材,撬动读者固化的思维。

  尤安·史法在成为漫画家以前,曾在南法的尼斯大学读哲学,因此会受到20世纪以来由索绪尔带来的语言学转向的影响。语言活动一直是人类的特性,它为我们提供对现实的建构,也建立起人与世界之间的鲜活联系。让小猫穆鲁开口讲话,把“说话”作为启动叙事动力装置的开关,这个初始情节很值得玩味。他从语言问题入手,首先质疑语言的有效性,令读者对语言自身产生思索,感受到是语言使我们区别于动物而成为人这个最重要的意义。

  我觉得这本书很迷人,它探讨人的幸福是什么。这本书第9页上有一格,是小猫和拉比的女儿在读司汤达的《红与黑》。我也是后来看《拉比的猫》改编的动画片时,感觉到这个读《司汤达》的长镜头很有象征意义,就去问法语界从事司汤达研究的学者。在他们看来,《红与黑》的核心就是探讨幸福是什么。

  如果说最早你会被小猫这个角色吸引的话,到后来,是被拉比那个角色吸引。作为拉比,他是一个因信仰而幸福的人。看到他,你会觉得信仰好像具有很大的能量,能带来了很大的动力。一个人如果能够虔诚地信仰什么,某种意义上也是幸福的。而如果我们把拉比当作一个在俗的人,他的生活也很典型:他其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为了职场的晋升也要去参加没有意义的资格考试。虽然荒谬,但是他得接受这一套。他有在俗人的幸福。当然,拉比自己也会陷入困境当中,这一点可能对每个人都会有一点点触动。能够感觉到作者是通过拉比在谈人如何自处、如何面对自己。

  人民画报:作者是阿尔及利亚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生长,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对原生的传统和寄生的文化都或多或少持质疑或批判的态度。

  张怡:是的,他经常自我吐槽,吐槽别人,吐槽一切。这可能跟他自己的经历有关。他在法国南部的大学读了哲学硕士,然后再学的画画。法国整个教育的哲学传统很强。他是阿尔及利亚裔,那里曾经是法国殖民地。据说在二战时,他的祖父或是外祖父曾为安德烈·马尔罗治病,后来马尔罗当上戴高乐政府的文化部长,就特批了他们全家的法国国籍。《拉比的猫》中的拉比,就是将他很多长辈形象揉合而成的。

  人民画报:据说这本漫画书法文版有部分文字是多种语言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呢?

  张怡:对,书里有少量俄、德、阿拉伯语和希伯莱语等语言混杂的对话,包括使用了一些当地的方言。在出中文版时,我请北大相关语系的老师和同学都译成中文了。为什么这么做呢?有人说作者可能是想借这个巴别塔效应作为隐喻,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人民画报:《拉比的猫》的绘画风格很独特,跟我们通常读到的漫画很不同,甚至让人有一种不适感。

  张怡:许多读者初读《拉比的猫》,常常为作品粗砺随意的风格所惊讶。史法的绘画风格谈不上传统意义的美观。乍看之下,线条凌乱,面画粗糙,每页固定六个等大的画格,谋篇布局全无重点。这种风格上漫不经心的散漫感,其实可视作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寓言写作的一种遗风。这种风格看似懒散,实则用心良苦;平易自然,却达到纯粹的最高艺术境界。

  人民画报:你正在读法语文学博士。学习另一种语言,意味着多一个视角看世界。语言学习有怎样的感受呢?

  张怡:语言训练是机械性的,每天都是大量重复的练习。我感觉本科前两年只学语言不干别的,智识都会退步。所以,到本科后面两年开设了文学史课时,我印象就特别深,感觉又回到了人类社会。

  我没有语言天赋,但我是适合学语言的人。我发现,有的同学小时候练琴,练乐器,所以听音、辩音特别准,语言接受能力就比较强。但是再往后学习,你就需要对语言背后的东西有更多的了解。我觉得学语言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但是学会了一门语言,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


  《拉比的猫》作者简介:尤安·史法(Joann Sfar1971年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尼斯的一个犹太家庭,15岁起开始画漫画投稿,大学念哲学专业,后赴巴黎专攻美术。

  《拉比的猫》:法国经典人文系列漫画,至今已出版六册。2002年出版第一册《成年礼》(La Bar-Mitsva),当年即获得法国漫画同业评委会大奖2006年被译为英文出版,在美国获得“艾斯纳最佳外国作品奖”。之后的十五年间,以单行本的形式,又连续创作了五册续集,备受法国境内和海外读者的好评。由《拉比的猫》改编的动画电影《犹太长老的灵猫》,在2012年获得法国恺撒奖最佳动画片奖,在中国的网络上也掀起一股不小的风潮。这套经典的人文作品在法国累计销量突破一百万册,长年占据美国亚马逊同类图书榜单的榜首。

  《拉比的猫》中文版(上下册)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16年出版。

  译者简介:张怡,北京大学法国文学专业本硕博连读,曾于瑞士日内瓦大学、法国巴黎四大访学,译有《拉比的猫》《小小国》《他者的智慧》等,并于《外国文学》《法国研究》《读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