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17年 >> 特朗普访华 >> 正文
综观一段时间来的特朗普外交,似乎缺乏长远的战略思维和规划,其印度洋-太平洋政策仍未有清晰而具体的架构,基本上延续奥巴马政府的思维和布局,同时体现出对热点问题疲于应付的特征。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此次访华,同样缺乏长远的战略设计,是一次“实利驱动”“结果导向”的访问。特朗普会通过这次访问就中美关系和两国做出宏观积极表态,但其真正关心并极力索要实质成果的议题就是两个--经贸和朝核,两个议题都深切关乎中美两国的国内政治。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商品贸易逆差来源国,据美方统计,2016年美国对华商品贸易逆差高达3470亿美元,占美国商品贸易逆差总额的近50%。美国对华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规模远不及商品贸易。
8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指示对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调查
面对特朗普上台后不惜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和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的威胁,中方推动中美“百日谈判”在商品贸易、服务业开放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进展,中国给予美国两项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证书,允许美国牛肉进口,取消外资“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准入限制,允许美资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进入中国市场。但特朗普政府的“胃口”显然不会止步于此,极力寻求在钢铁、服装、机电以及金融、服务等行业和美国企业赴华投资准国民待遇等问题上取得突破,要求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有明显可见的减少。
然而,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今年1~8月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为1680.6亿美元,同比上升6.5%,8月单月对美顺差升至262.3亿美元,创2015年9月来新高。中国巨大的商品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阶段差异和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需要双向互动解决,而特朗普政府在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和继续商谈《中美投资保护协定》(BIT)方面态度消极,两国最高层要想协调出一个各自国内均能认可的处理中美贸易摩擦长远指导原则来,切实体现“做大增量”的可期前景,难度仍然很大。
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对于中国推进供给侧改革、对于引导世界经济环流向好调整,以及预防各方“退出”量宽和“缩表”背景下的全球恶性通货膨胀风险,都是有好处的。着眼未来,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终需协调出一个结构性的双赢互惠结果,特朗普访华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机会节点。
朝核问题是特朗普政府在亚太方向的头号安全议题。过去数月,朝鲜猛力推进核导技术研发,进行第六次核试验,密集试射中远程弹道导弹,实现巨大技术跨越,日益接近具备可将载有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至美国本土的能力,美国对朝鲜“核导威胁”的评估趋于紧迫,对朝动武清除之声与默认朝鲜拥核主张“交相辉映”。复杂态势下,特朗普政府犹豫不决,既不敢打,也不想谈,除了不断向朝发出武力恫吓的信号,只能继续压中国配合美管控朝鲜,对朝实施更严厉封锁,与美方协调所谓“应变准备”,向中国转嫁部分压力。
在今年春天的海湖庄园会晤中,习近平主席花费大段时间向特朗普阐释朝核问题乃至朝鲜半岛问题的来龙去脉,使对方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以简单生硬办法就能解决的短期问题。过去数月,中方积极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涉朝决议精神参与多边制裁,使特朗普政府认识到对朝一味施压效果有限,同时对朝鲜核战略的不可逆转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特朗普此次访华,两国领导人将会就朝核问题做进一步深入交流,但中方要想破除美方敌视朝鲜、军事施压的固化思维,突出对半岛和平的共同需求,劝导美方走上与朝对话谈判之路,还要做更多苦口婆心的工作。
除了上述两个核心议题外,特朗普此次访华也会触及台湾、南海、两军关系、人权等话题,这些话题虽然传统,多年来一直悬挂在中美高层对话议题单的显要位置上,但也在新形势下发生着新变化,有待双方重新梳理、对表。应当看到,尽管中美关系表面过渡顺利,交往密切,但相互战略疑虑并未消除,误判的风险仍然较高。中长期而言,随着中国继续崛起,美国深陷“政治衰朽”和“外交收缩”,世界最大上升国与最大守成国之间能否超越国际权力斗争的陷阱,共同引导国际秩序朝合理方向调整,并不是一次高访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努力。
不过可以确信的是,通过中美之间持续不断的高层接触,世界将更加明确地接获一个关键信息:在国际秩序转换过程中,中国之所得不一定是美国之所失,美国之所得也不一定是中国之所失。
(作者:安刚 盘古智库研究员)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