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العربيةDeutsch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发布时间 :2018-03-05      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 郭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从制度供给、创新、劳动力等要素出发,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促进制度供给和科技创新,增加高素质劳动力供给,进而推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一,深化“三去一降一补”。以往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经济的实际增长率超过了正常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后,为应对其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中国实施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虽然成功地遏制了经济下滑的趋势,推动经济走向反转,但企业的债务率也不断上升,企业杠杆率大幅上升,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2015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是一个效率变革的过程,要统筹兼顾,把握关键,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推动企业加速转型,去冗存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条件下,需要针对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要将目标细化,因城施策,扎实稳妥处理“三去一降一补”实施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保障好分流职工的生活和就业等问题。

  第二,注重有效的制度供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任务就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特别是要加强高质量的中长期制度供给,通过鼓励制度创新,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激发供给侧各个要素的潜力和活力。

  其一,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夯实劳动力供给基础。人口是市场供需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人口红利。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既要关注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又要注重人口空间分布的合理性,这是筑牢劳动力供给基础的关键。改革户籍制度有利于打破城乡和地域隔离,使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布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然地发生优化,提高劳动参与率,有利于进一步释放中国人口基数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其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是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的供给和利用效率对整体的经济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有利于加快土地生产要素的流转,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土地供应主体的多元化,让当前的土地使用者作为交易主体,改变政府垄断土地供应的局面,使真正负责任的市场交易主体参与到土地交易进程当中,从而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不断发展壮大。当前,中国金融正处于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关键阶段,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局面,要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其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行政审批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通过实质性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的制度改进,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优化合法经营、公平竞争、高度法治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效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支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以制度改造和制度创新为保障,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第四,增加高素质劳动力供给。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已显现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劳动力供给数量受到抑制,因此要尽快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加高质量劳动力供给。高素质的劳动力发达的教育体系,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产业创新提供教育和人才保障。

  第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加快发展先进制作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兴产业链,优化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抢占产业链高端环节,促进配套支撑产业和协作体系发展,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

上海自贸区洋山深水港 视觉中国 供图

开启中国经济新篇章
推动形成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力与发展活力
防范金融风险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乡村振兴开创农村经济发展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