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北京冬奥进行时 >> 正文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题:扎实推进筹办,不负青春韶华——北京冬奥会筹办备战克服疫情影响平稳推进
新华社记者
2020年仲夏时节,北京延庆小海陀山的青山深谷中,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每天都在改变着模样。按计划,它们都将在2020年底完工。
7月底,中国冰雪体能测试大比武也在9个省(区、市)12个赛场成功举行。与此同时,“2020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也正式启动,活动以现场连线的方式,组织全国冰雪运动爱好者向进行体能测试大比武的国家队选手发起体能挑战。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过去5年中,特别是进入2020年后,尽管面对进入庚子年后疫情带来的多方面不利影响,但北京冬奥会筹办、备战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精彩、非凡、卓越的办赛目标,扎实推进各项筹办、备战工作。
不降标,筹办稳步推进
冬奥筹办工作千头万绪,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给北京打满分。在7月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他再次赞扬冬奥筹办在疫情期间进展显著。
满分背后,绝非坦途。今年初,本着对健康负责的态度,原定于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冬奥会首场测试赛、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延庆站比赛取消。
万事俱备,首场测试赛取消,虽有遗憾,但冬奥人依旧迎难而上,做到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两手抓、两不误。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疫情之下,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做到了工作没间断、力度没减弱、标准没降低。
按计划,所有竞赛场馆将在年内完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场馆同步完成。疫情发生后,冬奥组委推动实现冬奥场馆建设项目最早复工、全部复工,同时多策并举,最大化保障建设者的健康安全。
这是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拍摄的实现封顶封围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赛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如今已经整体亮相。作为本届赛事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与相邻不远的“鸟巢”“水立方”相互映衬,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这座拥有亚洲最大1.2万平方米全冰面设计的场馆,平日将可接待超过2000位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
为了准备今年的赛道预认证,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春节期间没有停工,紧锣密鼓地进行赛道制冰。3月,赛道历时10天顺利完成制冰。我国首条、世界第十七条 “雪上F1”赛道初露英姿,建设过程也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这是2019年12月14日在2019“沸雪”北京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赛事期间拍摄的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夜景。 新华社记者 夏一方 摄
作为北京赛区首座竣工投用的新建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在2019“沸雪”北京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赛事中惊艳亮相,让百年首钢再次受到世界关注。国家游泳中心经过一年的“水冰转换”,终于由“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在去年底迎来首场冰壶赛事。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竞速赛道、云顶滑雪公园6条赛道已经达到测试赛要求。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赛道全部建成。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高铁北京清河站至张家口太子城站仅需50分钟,大幅提升了区域交通运行能力。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要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充分考虑场馆的可持续利用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办任务。”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冬奥场馆建设充分融入绿色可持续理念,以北京赛区正在建设的15块冰面为例,其中国家速滑馆等四个冰上项目场馆在奥运史上率先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这一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与此同时,所有冰场都在积极实现赛时与赛后可利用、可经营、可持续的目标,实现冰场和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能力。而北京冬奥会也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奥运会。
“硬件”建设稳步推进,“软件”也没停下半步。
疫情期间,冬奥组委创新工作形式,以视频方式如期举办世界转播商大会、赞助企业大会、国家(地区)奥委会开放日等重要会议和活动,在线上公开征集奖牌、火炬外观设计方案。
运用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方式,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团队及各利益相关方保持密切沟通。自2017年2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以来,签约赞助企业如今已达33家。
过去一年,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揭开面纱;启动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报名人数目前已超85万;冬奥与科技也在紧密融合,5G通信、云转播等项目加快实施,气象监测系统则初步实现了空间上百米级、时间上分钟级的精准气象预报。
筹办一届高水平的冬奥会,需要高水平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作为保障。三年来,冬奥组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不久前,冬奥组委完成第十批特聘专家的选聘工作,目前共选聘的58人次的中外顶级专家,服务于北京冬奥组委的十多个部门。
不停歇,备战只争朝夕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强调,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办赛精彩,参赛也要出彩。中国冰雪健儿牢记总书记要求,把全项目参赛和取得历史最佳成绩作为征战北京冬奥会的目标。从2015年7月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至今,备战目标清晰,扎实推进。
北京冬奥周期内,中国军团确定了“扩面、固点、精兵、冲刺”的备战方略。有了任务书,也有了路线图,但实现过程挑战之大超乎想象。根据各冰雪项目国际组织关于参赛资格的规定,北京冬奥会109个小项中,东道主可获得61个小项的直通资格,剩下的48个小项要靠自身竞技实力去争取。而109个小项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此前在中国没有开展过。
这是2020年6月28日,北京冬奥组委以现场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制服装备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上,北京冬奥组委向专家委员会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任书。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有的项目,我们当时连器材都搞得不是很清楚。”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冬运中心”)主任倪会忠坦言,“北京申冬奥成功之后,我们用超常规的办法,跨越式发展,跨界选材,全国动员,借助国际冰雪组织帮我们选配教练,迅速把我们过去没有开展的项目组织开展起来。”
2019年“固点”阶段过后,备战选手由4000多人精简至1153人,全面覆盖北京冬奥会109个小项的各支国家队、集训队已经建立。
进入“精兵”之年,冬运中心提出重点突出“五精”:“打造精锐之师”“锻造精勇之士”“明确精准目标”“抓实精细训练”“强化精致保障”。与此同时,也正全力以赴,以“零容忍”的态度做好反兴奋剂工作。但疫情蔓延,无疑影响到中国运动员的备战节奏。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举措,结合不同阶段疫情发展态势,从国家体育总局到冬运中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训练备战。中国冰雪各项目队在上个雪季基本顺利完成了外训外赛任务,把疫情对训练备战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疫情期间,各支运动队充分利用有限条件,创新体能训练方法手段。5月18日-20日,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在河北承德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完成体能达标测试,68名运动员在测试中展现出良好精神风貌。冰壶国家集训队5月下旬在天津组织了“推冰”训练,进一步提升运动员全身肌肉力量和有氧耐力。7月16日,中国男子冰球队44人在沈阳体育学院开始为期两个月的集训,这次近年来男子冰球持续时间最长的集训囊括国内最优秀的选手,目的是对队员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最终确定一支22人左右的国家队,备战冬奥会。
“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希望你们继续带头拼、加油干,为建设体育强国多作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国运动员。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说,我一定会肩负起新时代青年运动员的新使命,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打头阵、当先锋,把自己的目标定得更高。男子冰球队员胡天宇也表示,参加奥运是自己的梦想,为了这个目标必须全力以赴,为了国家的荣誉而战。
相比于“全项目参赛”以及“史上最好成绩”,《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中提到的“力争到2022年,我国冰雪运动总体发展更加均衡,普及程度明显提升,参与人数大幅增加,冰雪运动影响力更加广泛”目标更具历史跨越意义。
这是2019年12月11日,一名滑雪爱好者在位于张家口崇礼的云顶滑雪公园滑雪。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冰场雪场,感受冬季运动乐趣。借助京张高铁开通运营的东风,崇礼雪场真正成为滑雪爱好者家门口的理想之地。去年12月启动的第六届全国大众冰雪季,预计直接参与和带动人数超过千万人。7月底启动的“2020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创新方式,组织全国冰雪运动爱好者向进行“体能大比武”冰雪项目的国家队选手发起体能挑战,同时提出“我的活动我参与、我的活动我宣布”,邀请全国冰雪运动爱好者共同宣布欢乐周启动,吸引了全国总计2000多万网友参与。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8)》也显示,中国冰雪旅游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以来,中国已从冰雪旅游资源大国转变为冰雪旅游经济大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预计到2021-2022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达到3.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将达到6800亿元。
不松劲,树立奥运标杆
“我和亿万中国人民,欢迎全世界的朋友,2022年相约北京!”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视频中向全世界发出邀约。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500多天,冬奥人坚决落实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始终积极为奥林匹克运动创新提供东方智慧,也因此被巴赫盛赞为树立了“奥运新标杆”。
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已经颁布的冬奥可持续性计划、遗产战略计划,描绘出一个更绿色、更现代、更美好的未来。
让老百姓从冬奥筹办中实实在在受益,是冬奥筹办的重要目标和重要考量。
这是2020年7月30日在张家口赛区拍摄的云顶滑雪公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建设中的冬奥森林公园和赛区迁地保护基地均位于延庆赛区所在地张山营镇,汇集了从赛区核心区迁移下山的30余种、2.4万余株植物。冬奥森林公园是张山营镇“冬奥冰雪休闲小镇”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这座公园将在当地形成核心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
张家口崇礼区12.6万人中有近3万人如今直接或间接为雪场服务,成功端起了“雪经济”饭碗。申冬奥至今,冰雪产业的发展和冬奥筹办,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崇礼已于2019年5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对当地干部群众来说,总书记的殷殷话语犹在耳畔:“河北省、张家口市要抓住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这是2019年12月5日,志愿者代表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仪式现场欢呼。 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9月,北京冬奥会将迎来倒计时500天的重要节点,所有竞赛场馆将在年内完工,场馆运行将全面推进,还将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开始举办多场测试赛。火炬、奖牌、口号、主题歌等将陆续发布,开闭幕式也在紧锣密鼓筹备当中……
冬奥脚步越来越近,筹办步入冲刺阶段,冬奥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只为在2022年新春佳节之际为世界呈现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记者:苏斌、姬烨、林德韧、汪涌、杨帆、秦婧)
这是2020年7月29日在延庆赛区拍摄的建设中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这是2015年7月31日,市民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前庆祝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这是2020年3月9日,工作人员在北京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上进行制冰作业。 新华社发
这是2019年12月8日,观众在“冰立方”观看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女子冰壶决赛。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这是2019年12月30日,G8811次列车抵达崇礼太子城站。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于当日开通运营,崇礼铁路同步通车。 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这是2020年2月24日,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右二)及北京冬奥组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2020年世界转播商大会北京分会场视频参会。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左)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 新华社发
这是2019年4月5日,中国国家高山滑雪集训队在奥地利蒂罗尔州一处雪场内前往训练比赛区域。 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这是2020年7月29日在延庆赛区拍摄的建设中的冬奥森林公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冬去春来,一个冬天,经历六个节气。
7月29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113名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结,启程飞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那曲市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地处藏北高原西部,海拔47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