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21年 >> 2021· 新春走基层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新中国新型高等教育的探索者

2021-02-23      撰文 本刊记者 莫倩;摄影 本刊记者 段崴

  2021年2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主楼灰一楼。1966年起,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不再作为教学场地使用。如今,经过整修后的灰一楼成为了学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2019911日,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院的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举行了开学典礼。中国清史学科开创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届开学典礼代表,93岁的戴逸也来到了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主楼灰一楼内,1950年10月3日开学典礼的复原场景。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我作为从华北大学转到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届新生,有幸参加了1950年的第一场开学典礼。当时我们就是在这个地方,像你们一样坐在小马扎上。”戴逸笑着回忆。

  在开学典礼上,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刘少奇曾如此说道:“这个大学是我们新中国办的第一所新式大学,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过的大学,中国将来的许多大学都要学习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样子来办。”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的重要意义。

  “人民大学的创办,是一件大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仅有200万名知识分子,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0.37%。这一人才数据与当时新中国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相距甚远。

  194912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新国家的各种建设干部”。同时,党中央成立了一个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陆定一为首的10人筹备委员会,会聚了中宣部、教育部、内务部和政务院文教委、政法委、财经委等相关部委负责人及党内著名的教育家、理论家。

  19491219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实施计划的决定》,中国人民大学宣告成立,建立在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的基础之上。

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校长吴玉章讲话。

  对高等教育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急需财经政法相关的人才以适应经济恢复和建设的需要。因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筹委会拟定的《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第一学期及第一期训练班教育方针和计划(草案)》,学校设置了8个本科系:经济系、经济计划系、财政信用系、工厂管理系、合作社系、贸易系、法律系、外交系,以及9个训练班(即专修科)。本科学制为24年,训练班为6个月,另附设俄文专修班和政治研究所,学制为半年至一年。同时,学校设置了组织机构,即教务部、研究部、行政事务部、6个研究室,并对课程与教材、招生规模与生源条件提出了具体设想。

  在教材编写、学生培养计划制定等方面,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并没有一套拿来即用的标准。因此,中国人民大学一方面借鉴苏联的办学经验,另一方面根据新中国的实际情况由本校教师共同讨论摸索。由此,中国人民大学引入了苏联的“教研室”概念,至今仍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被广泛使用;率先设置政治理论课程,在全国高校的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中发挥了规划设计、组织领导、教研示范的作用;率先开展了函授教育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的拓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配备了中国教员和苏联教员,下课后师生们继续探讨学术问题。 摄影 吴宝基/人民画报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系学员听刘佩弦教员讲政治课。摄影 吴宝基/人民画报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全国劳动模范李凤莲(左)与同学李荣春进行学业探讨。 摄影 吴宝基/人民画报

  70多年间,人民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全面化和均衡化发展,这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党的教育政策是分不开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趋向多元化,因此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一直对学科结构进行适时地调整,同时响应党中央对高等教育建设、高等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形成如今学科建设百花齐放的局面。

  《人民画报》中的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主楼灰一楼。主楼灰一楼于1907年建成,为砖木结构建筑,由当时从英国学成归国的建筑师沈琪主持设计,这也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巴洛克式建筑。2006年,灰一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党支部书记、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 任宪伟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缺乏创办高等院校的经验、缺乏高等教育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克服了种种困难而创建。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为当时的青年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而学生们能够在此安心地学知识、长本领。

  自成立伊始,中国人民大学便向工农学员敞开大门,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工农群众和劳动模范根据文化程度被分入本科、专修科或文化补习班学习。可以说,中国人民大学为缺少教育环境的广大工农群众打开了一扇窗户,帮助他们提高知识文化素养从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创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的思考和展望,是实施新中国建设战略、发展新型高等教育的创举。

  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的兴办高等教育的经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造就了大批堪称“革命的先锋队”的优秀人才,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摸索和实践树立了标杆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提供)


 

 

 

2020.03.04东西湖方舱医院,一位患者在户外活动身体-dw(1).jpg

在现场———《人民画报》记者镜头中的2020

过去这一年,作为记者,我们也走得殊为不易。采访线索多、采访难度大、采访风险高、报道任务重。

1126438123_15989281253851n.jpg

武汉迎来百万学子返校开学

9月1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涉及学生139.9万人,百万学子重返校园。

000000.jpg

【本刊专稿】“长五”飞天 “嫦五”奔月 —聚焦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开启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嫦娥五号还将从月球上收集并返回大约两公斤的月球土壤样品。

【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