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外是一项国际倡议,中国是首倡者,其他愿意合作的国家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希望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设施联通,也就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没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就不可能实现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
具体到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一带一路”主要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尼印经济走廊构成。中国希望与南亚和印度洋国家合作,完善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同时在道路沿线和港口附近建设工业园区,与南亚和印度洋国家结成产业合作伙伴,形成经济共同体。此外,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开放的倡议。因此中国也希望与沿线国家的地区合作倡议和国内发展计划对接,希望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印太经济走廊计划或印度的“恒河—湄公河合作倡议”对接,形成一个从太平洋到印度洋,从中亚到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网络。如果“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得到沿线国家的响应与配合,沿线各国实现政策对接,必将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繁荣,最终将不仅是实现“亚洲世纪”,而且也能实现“印太世纪”。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施三年多以来,对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一带一路”促进了南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以及南亚与中国的经济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巴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的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有力促进了有关国家经济增长,并为深化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中国已经成为南亚国家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也是南亚一些国家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国。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在南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累计122.9亿美元,南亚国家累计在华实际投资8.9亿美元。2015年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额达到1112亿美元历史新高。为解决我国和南亚国家贸易平衡发展的问题,我国对包括南亚在内的最不发达国家,正在落实97%商品免除关税的措施。
其次,“一带一路”也刺激了南亚地区互联互通的发展。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或压力下,南亚国家也提出或者复活了自己的互联互通项目。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在公开讲话中也承认,互联互通对于地区经济合作是有利的,南亚国家欢迎地区互联互通。我们看到印度接连提出“季节”计划、香料之路、棉花之路、Sagarmala项目(即扩大和新建现代化港口计划,包括国内河运和海运)、BINN、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恒河—湄公河合作倡议(印太经济走廊)、印度—伊朗—阿富汗三国联结恰巴哈尔港和中亚的合作项目等。这些地区互联互通项目与“一带一路”倡议并不冲突,而是互补。如果这些项目能够真正作为地缘经济合作项目开展,将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