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中白产能合作需要信心、耐心与恒心

—白俄罗斯行记

2017-06-12      文/许维鸿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已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认同。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位置的白俄罗斯近年来双方国家元首互访频繁,两国间的文化交往也随之日渐密切,这让远在中国的游客和商人对白俄罗斯充满了遐想。2017年初春,笔者有幸随中航工业“中白产能合作”商务考察团走进了白俄罗斯,近距离观察了这个充满贵族气息的斯拉夫国家,感受到了中白产能合作的美好前景。

  

欧洲十字路口黄金位置的白俄罗斯 

  行走在明斯克充满巴洛克风格的优雅建筑间,如果不是随处可见的白俄罗斯国旗等文化标志,真宛若来到了巴黎、米兰、或者马德里等西欧商业中心,很难将前苏联计划经济的刻板与之相联系。但是,当你走进企业、或是遇到随机攀谈的路人,都会不经意间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白俄罗斯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影响。

  不出所料,笔者一行调研的几家白俄罗斯的大中型企业都是纯国有的,都面临着劳动生产率低下、工人编制过多、社会福利负担重、机器设备老旧、缺乏市场营销等问题,无一不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过的;参与会谈的白俄罗斯国有企业管理者,言谈举止处处体现出缺乏未来企业经营的信心、甚至常有焦虑躁动的表现,尽管心里都渴望得到来自中国的资金或市场,但是“贵族”心理上的落差感带来的压力清晰可见。

  白俄罗斯人的“贵族”气质,来自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我们更为熟悉的游牧民族—俄罗斯族不同,白俄罗斯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国民受教育程度高,气候温润带来农业物产丰饶,其细腻而高品质的饮食文化,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独联体国家“产地白俄罗斯”就意味着更加优质的农产品。而且,白俄罗斯地处连接莫斯科和西欧的交通要道,传统繁荣的国际商业不仅带来了财富和文明,也带来了白俄罗斯更具多元包容的贵族气息。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白俄罗斯欧洲交通要冲的位置,不仅带来了安逸的物质生活,也让白俄罗斯成为从拿破仑到希特勒每一次欧洲霸权主义侵略俄罗斯的重要战场—首都明斯克更是在二战中基本被战火夷为废墟,并从冷战后一直是欧洲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的十字路口。

  白俄罗斯的精英阶层心里明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尽管低效,普通百姓倒也温饱安逸;年轻一代对融入“信息全球化、工业4.0”时代的向往,必须在夹缝中谋发展,宛若在欧美列强的监视下走钢丝,政治上稍有不慎就会重蹈前南斯拉夫、格鲁吉亚、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的动荡;而在经济领域,邻邦立陶宛虽然紧跟英美进行了市场化改革,老百姓却没有得到实惠,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更是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割裂。

  进入2016年,英国脱欧,美国孤立主义总统上台,逆全球化在欧洲大陆盛行,白俄罗斯寻找来自西方“外援”、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变得愈发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得到白俄罗斯的积极响应—特别是在产能合作领域,中国作为全球唯一成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经济体,白俄罗斯产业界对中国的期待是发自内心的。

  

中白工业园产能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中白工业园规划示意图

 

  回顾中国建国后对欧洲乃至世界的经贸和外交历程,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建国初期,全面谋求与前苏联合作建设新中国;冷战时期,团结“第三世界”亚非拉国家寻求外交突围;改革开放初期,韬光养晦融入全球化产业链振兴经济;进入二十一世纪,“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互联互通引领全球化新秩序。因此,新时代的白俄罗斯需要中国助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中国也需要白俄罗斯共建全球“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合作基础扎实、前景广阔。

  中白之间互惠互利的合作,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节点,有共性也有个性:所谓共性,就是如上文谈到的,中白合作有利于双方的市场互联互通、技术互补性共享、工业产能的转型升级。中国财富积累、人口结构、城镇化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使得新一轮的“再开放”战略需要更大的国际舞台和辐射半径:中国的高储蓄率将持续、孳生出富裕资本需要“走出去”,国内未来十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新增蓝领就业人口不足;而对中国友好的白俄罗斯拥有大量“工匠精神”的高级技工,农村年轻人渴望国际化舞台,新增劳动力的“性价比”在欧洲出类拔萃。

  另一方面,中白合作的个性,则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一方面,白俄罗斯不同于东南亚、中东地区或者中亚五国,虽然没有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但是依靠丰饶的农耕和国际援助,其计划经济体制与普通百姓温饱、安逸的社会保障体系共存,改革内生性需求与民众踌躇意识共存;另一方面,白俄罗斯地处欧洲交通要冲,虽然工资水平不高,但是社会开放程度和国民国际化思维素质高,对欧美现代化社会的长期近距离接触甚至对抗,使得其精英阶层从骨子里依然向往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带来的国际政治“冲浪感”—在明斯克市郊现代化的二战纪念博物馆里,前苏联镰刀斧头的徽章依然高悬;在白俄罗斯总理办公大楼门口,列宁伟岸的雕像依然屹立,都是独联体国家绝无仅有的情怀。

  因此,无论是从中白对外开放的不同历史沿革,还是从白俄罗斯对中国独特的合作视角,中白之间基于“一带一路”框架的互联互通,都是对新一代中国外交家和商业领袖的考验。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基础设施领域的对外合作成果斐然,但是被沿线国家更为期待的产能合作以及金融合作,则还处于萌芽。

  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机场附近的黄金地带—中白工业园建设从2010年习总书记奠基开始,屈指算来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但是真正的工业企业实质性入园,则是近一两年才略有起色。除了工业园原有的建设思路不够专业,更多地还是反映了中白产能合作对双方政商两界的创新考验:白俄罗斯950万人口的本土需求,难以吸引靠规模取胜的“中国制造”国有资本;而中国民营企业对白俄罗斯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决策效率担忧,造成中白工业园的内生性增长挑战重重。

  如果把聚焦点从明斯克延展开来,白俄罗斯各州政府对中国的产能合作认识,也在变得越来越“现实”:在对首都之外其他白俄罗斯省份的实地调研中,金融服务不足成为省级地方政府眼中对华招商引资的瓶颈问题—与中国的县域经济一样,中白产能合作不缺资金而缺资本,缺少股债结合的多样化跨境直接融资服务。更有甚者,白俄罗斯很多省市已经与中国对口省市,特别是黑龙江各地市建立了众多的友好城市关系,但是来访白俄罗斯的中国政商代表团基本是旅游性商务考察,真正落户投资的企业凤毛麟角,造成白俄罗斯地方政府接待工作的“审美疲劳”。

  

中白合作战略需要信心、耐心和恒心 

  “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首先在于民心相通。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在于务实而坚韧的民族品质。但是,由于韬光养晦时代的惯性思维,中国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总是刻意压抑民族自豪感,以求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的顺利。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无论从百姓财富积累还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含量,中国相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比较优势已经今非昔比,压抑已久的民族自豪感使得中国企业家,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企业管理者对“国际被尊重”变得格外敏感,甚至会偶尔流露出对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市场思维和消费水平的蔑视,这显然是具有贵族情怀的白俄罗斯是无法接受的。

  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自信,不应该仅仅建立在物质财富的积累,也不应该建立在武力的征服,而是应该希望得到他人、友邦发自内心的尊敬,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更何况中国企业利用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走出去、对外产能合作,对于中国政商两界都是新鲜事物,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需要从思想上避免“站在中国看世界”的惯性思维方式,力求站在世界看中国、站在沿线国家的立场上看待“一带一路”倡议。

  其次,中白产能合作必须有耐心。前期调研的“虚心倾听”达到知己知彼,只是中白合作的最基础。由于白俄罗斯固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企业初期更多要通过国际贸易引入白俄罗斯产品,进一步的产能合作由于没有股份制法律环境,只能通过与白俄罗斯各级政府洽谈合资渠道,针对具体项目进行新建或改造升级,商务谈判过程必然曲折。

  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家把跨国文化功课做足,充分利用白俄罗斯本地商业特点,充分利用计划经济体制固有的政府引导特点,通过外延式产能合作谋求双赢,这对于经历过计划经济的中国企业家并不陌生。而且,“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最好是央企先行,特别应该鼓励中航工业等非基建类的工业央企进入白俄罗斯设厂发展,并强调对项目盈利保有耐心,切勿好大喜功—没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不做,中白不能双赢的项目不做,有重大政治或地缘风险的项目不做。新世纪的全球化需要“一带一路”思维,符合白俄罗斯年轻一代的诉求,产能合作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不可刻意而为之。

  第三,中白产能合作还需要智慧和恒心。正如前文指出的,白俄罗斯本地消费市场有限,缓慢的人口增长使得房地产等资产增值潜力有限,其真正价值所在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辐射着俄罗斯和中东欧两大市场。因此,中国企业走进白俄罗斯,很大程度上要基于对俄罗斯和中东欧市场需求的调研,对西欧乃至英美企业和技术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并充分考虑到白俄罗斯相对“高素质、低成本”的人力资源,白俄罗斯“讲信用、好面子”的贵族气质,用创新智慧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格局做出来。以中白工业园为例,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可以不局限于中国和白俄罗斯企业,也应该把目光投向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家,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中白产能合作的智慧还应该体现在金融领域。活跃在“一带一路”的民营企业都多多少少面临着资金缺口;国有企业虽然不存在资金问题,但是缺乏长期风险共担的股权投资,现代金融工具的应用潜力巨大。2017年两会,人民币国际化和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都是最热门的话题。如何借鉴“中国-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资本互联互通尝试,利用中国A股市场对“一带一路”概念的热捧,为中白产能合作输送资本,靠中农工建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或者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显然是不行的。相反,中白工业园运营方—招商局下属的金融板块已基本实现混业经营,以及具有军工央企背景、专业进行跨境优化资源配置的中航证券,具有融资渠道和成本优势,都是最值得期待的金融创新机构。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