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涨海声中万国商

2017-06-21      文/张晓祺

姑嫂塔位于泉州石狮宝盖山,又称“万寿塔”“关锁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陈起拓 摄

 

 

  坐在海景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王秀梅指尖轻盈,飞快刷着微信“朋友圈”。作为一家外贸公司的负责人,她需要时刻留意外国朋友发来的贸易信息。

  她的手机壁纸很惹眼—碧海蓝天,古塔巍峨。

  “这座塔,是家乡的地标。”今年28岁的王秀梅,故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泉州。她手机壁纸上的古塔,名叫“姑嫂塔”,也称“万寿塔”,是古代商船进出泉州港的航标。

  插花髻、大裾衫、阔脚裤……出生于泉州蟳埔的王秀梅,不仅熟悉当地“蟳埔女”特有的装扮,也继承了闽南人坚韧、仗义、包容的经商品质。

  大学毕业后,先后留学荷兰、英国并去过10多个国家的经历,让王秀梅结识了不少外国朋友。与父母在当地的渔业生意不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王秀梅把生意目光投向了国外。2016年,拿着向父母借的100万元,她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泉州港石湖港区。陈起拓 摄

 

 

  “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好时代!”王秀梅非常喜欢一首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

  从王秀梅的公司向南隔海相望,是泉州石湖半岛。一条斑驳的石板路,将石湖古港与现代码头相连。

  泉州,古称刺桐城。史料记载,早在6世纪的南朝,泉州已是中国与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当年,中外商船云集此地,将精美绝伦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又携带着香料、药物和奇珍异宝回到中国。

  1291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抵达泉州。他在那本后世广为流传的游记中,对这座城市倍加赞赏:“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千年古港的“海丝基因”再次被激活。

  “从古港到现代港区,不仅是泊位的增加、吞吐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越。”泉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国防说,“今日的石湖港,属国家一类口岸,30余条外贸航线,连接着泉州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商贸往来。”

  茶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之一。在泉州安溪,茶叶批发市场的交易大厅被中外客商围得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幽幽茶香。

  “订购中国茶的海外客商越来越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传承人王文礼介绍,茶叶主要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今年2月,15家泉州茶叶生产商,就与英国经销商签署了总金额4.86亿元的购销合同。

  陶瓷,是泉州作为千年古城的另一张靓丽名片,曾随“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走进泉州德化,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等,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在泉州顺美集团文化生活馆,100余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处理沃尔玛、迪士尼等公司的订单。

  “90后”女孩林芳玲,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她行走欧洲的照片。

  “老外对中国养生香兴趣浓厚,我们正在积极洽谈。”这位来自“中国香都”泉州永春的销售经理,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回到父亲创办的制香企业,搞起了销售。在林芳玲的家乡,如今已有几百家制香企业。

  来到素有“东方卡拉拉”美誉的泉州南安,满载石材的卡车往来不绝。紫玛瑙、雪花白、烟雨……来自意大利、土耳其、埃及等20多个国家的石材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质地上乘的原料,将在这里精雕细琢,而后再销往海外。

  泉州港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姑嫂塔,至今依然巍峨伫立。

  置身塔旁,繁忙的港口尽收眼底。如果要形容眼前的景象,我想,还是宋代诗人李邴1000年前在泉州写下的那句诗最为贴切—“涨海声中万国商”。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里,采用水密隔舱技艺建造的后渚古船静静地接受一拨拨游客的目光。陈起拓 摄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