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中缅教育合作的两种尝试

2017-08-03      文/王凤娟 王新玲

仰光卓越语言教育中心的苏雪蓉老师在寺庙学校里上中文课

 

  “中缅友谊学校”初办于2016年,由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同缅甸政府合作建设。第一所“中缅友谊学校”于2016年10月20日正式启用。今年的4月28日,第九所、第十所“ 中缅友谊学校”在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举行了新校舍移交仪式。

  缅甸是一个佛教信徒众多的国家,仅在仰光就有2000多所寺庙,其中200多所是寺庙学校。这些寺庙学校在讲经诵道之外,还承担着收容孤儿并为他们提供教育的社会功能。政府学校与寺庙学校并驾齐驱,是缅甸基础教育体系的基本状况。

  内比都十四中:小设施,大视野

  内比都是缅甸的首都,这里的第十四中学是由中国援建的第五所“中缅友谊学校”。时值缅甸暑假,记者走进这所中学,见到的是简洁的教学楼、整齐的课桌椅、友善的老师……

  内比都十四中已经是中国的老朋友了。2014年11月,来缅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缅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专门来到这所学校探望,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更好地传承中缅“胞波”友谊。2015年7月,十四中师生代表团一行12人应中国-缅甸友好协会之约,赴北京举行夏令营。故宫的历史、颐和园的美景、动物园的熊猫及国际学校的中文教学都让同学们记忆深刻。

  Daw Htay yu是十四中的高中教导老师,她2011年来到这里工作,对学校有着很深的感情。她介绍,今年1月份,由中国援建的新教学楼和体育场正式揭牌启用。“学生们很喜欢体育,十四中在去年内比都藤球比赛中取得了冠军。暑假结束后学生们就可以在新的体育场上运动了。”

  一个运动场、一台电脑、一张课桌……这一桩桩都不是小事,因为小设施所拓展的将会是大视野。

  此外,Daw Htay yu老师还提到,中国不仅捐建了教学楼、体育场,还为毕业生提供了到中国留学和交流的机会。

  据介绍,中国驻缅甸大使馆设立的“中缅友好奖学金”,不仅鼓励和帮助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将选送优秀的缅甸学子到中国留学深造。

  至今年年底,预计将有20余所“中缅友谊学校”投入使用,届时将会有数以千计的缅甸学子从中受益。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说,教育是最大的惠民工程,中方将根据缅方的需求,继续扩大对缅甸政府奖学金的名额,为缅甸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为中缅友好与互利合作添砖加瓦。

  寺庙里的中文课:为未来提供更广空间

  “加油、跑步、排队……”

 

仰光寺庙学校里的中文课

 

  记者一行刚刚踏入缅甸仰光Buddha Ditar寺庙,就听到教室里传出了稚嫩却坚定的中文朗读声。

  Buddha Ditar寺庙位于仰光North Okklapa区,由三名女住持创建。如今,寺庙内有30名尼姑和43名孤儿。寺庙为孩子们提供了容身之所,解决了她们的温饱问题,也希望能够为她们创造好的教育环境。

  寺庙学校的中文课程是仰光一家中缅合资学校—卓越语言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卓越)推行的一个公益项目。他们希望通过教授一门语言,来传递一门技术,为改变孩子们的生活出一份力。

  2016年,卓越与Buddha Ditar寺庙结缘。中文课开班时,Daw Eayka Sari住持告诉孩子们,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她们认真学习,努力掌握这门语言,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和跟读,能用中文进行简单的交流。

  寺庙开设中文课程后,每周逢二、六,卓越的缅甸教师苏雪蓉就会到学校来授课,除了缅甸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泼水节假期外,从未间断。

  卓越选派苏雪蓉老师,更多地是为了照顾孩子们的零基础。苏雪蓉的父亲是华人,母亲是缅甸人,她从小学习中缅双语,曾获“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缅甸赛区第一名,在中缅双语教育中颇有心得。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语言交流的实用性,苏雪蓉还制定了专门的教学方案。

  下课后,学生们将记者簇拥在中间,“你好”“我爱学中文”“你吃了吗”等中文句子不绝于耳。她们微笑的眼睛里闪烁着快乐的光亮。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