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中缅油气管道(下篇)

—兼具战略和标本意义的“走出去”项目

2017-08-07      

撰文/马晓霖(博联社总裁、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张立岩 (中国石油报主任记者、中国石油经济与技术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摄影/李军 袁梦刚

 

 

2017年4月10日傍晚,马德岛港卸油臂与油轮对接,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拉开投产大幕。

 

  2017年5月19日,从缅甸西海岸开始输送的国际市场原油,通过中缅原油管道越过中缅边境,顺利到达了中国段瑞丽首站。而与中缅原油管道并行敷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已于2013年7月28日正式投产向中国通气。

  中缅油气管道是近年中国石油集团在缅甸建设的跨境重大能源和工业项目,对于完善中国油气管网建设和布局均衡,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分散海上单一输入渠道风险,以及提升西南地区经济建设水平具有战略意义。同时,该项目也对缅甸特别是沿途西部四邦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贡献,并有助于加强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该项目战线长,投资多,地缘、地理和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堪称业界难度之最。但是,在诸多“走出去”项目遭遇各种困境乃至夭折的背景下,该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成为“走出去”项目的成功典范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显著示范价值,也值得众多中国“走出去”资本和项目加以借鉴。

  马德岛:缅甸首个具备国际标准的石油港口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实施和推进,明显改变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鳔胶马德岛的巨大变化就是典型。

  马德岛是孟加拉湾的一个离岛,陆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隶属缅甸若开邦皎漂地区,岛上居民世代以打渔、种植为生。工程建设初期,马德岛原始森林覆盖,没有公路,缺乏淡水,物资匮乏,施工条件极其艰苦。中缅两国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奋战,历经5年艰苦建设,于2014年5月30日,实现原油管道建设机械完工。马德岛上建成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相应的深水航道以及原油管道首站、120万方原油罐区、工作船码头等设施,昔日原始小岛变身现代化、国际化海港。作为皎漂经济特区重要的港口运输基础设施,马德岛港已经成为本地吸引外资的示范,被视为缅甸对外贸易形象的重要窗口。

 

 

2013年7月28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南坎计量站放空火炬点燃,标志着天然气已经输向中国。

 

  管道项目团队在马德岛开展工程建设的同时,时刻注重改善当地民生。为解决岛上居民喝水用水难问题,项目团队主动在马德岛投资,从为工程所用的水库到供水管道,每年为居民提供自来水22万吨,受益面覆盖全岛5个村落704户人家3000位居民,结束了他们世代生活用水靠积攒雨水的历史。此外,管道项目团队还为岛上修建公路、学校、警察局、村级公路,捐赠渔网,出资为每户村民安装电表,同时投入30万美元架设通讯塔,彻底解决了该岛手机无信号覆盖的局面。居民日常生活所依赖的水、电、路、讯条件大幅改善,马德岛逐步与现代化生活接轨。

  2015年1月28日,缅甸时任总统吴年吞在马德岛港预投产仪式上称,“这个港口是缅甸首个具有国际标准的石油港口,将使国家和人民双方受益,助力缅甸经济发展,造福缅甸人民。”缅甸时任能源部长吴泽亚昂称,马德岛港不仅是若开邦的骄傲,也是缅甸的骄傲”。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标本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中国资本和企业走出去,在不同国家遭遇一系列问题和挫折,例如,严重亏损的沙特麦加轻轨项目,被搁置数年的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几次反复的斯里兰卡科隆坡港城项目,中标后又被废止的墨西哥高铁项目,死而复生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项目,一波三折的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以及反复调整的泰国高铁工程等。这些项目国情不同,遭遇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但是,这些情况都预示着中国企业和资本在大规模走出去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能在5年内按计划稳扎稳打,走得出来、拿得下来、干得起来、收得回来,是系统解决诸多共性问题取得的丰硕成果,因此,它还有中国资本和企业走出去的标本价值和示范意义。

  1、合作多赢的模式示范价值

  作为境外实施且兼具能源安全和基础设施双重功能的中缅油气管道,最为被人称道的是合作多赢理念基础上的“四国六方”模式。据报道,印度和韩国都是最早分别参与缅甸天然气和石油管道项目的竞争者,由于它们自身的方案问题和地缘因素,最后将项目拱手让给了中石油集团。但是,中石油并没有理所当然地以“零和”思维吃独食,而是将印度与韩国竞争者吸纳进来,变对手为伙伴,化竞争为合作,共同建设、开发和分享这个令人眼红的重大项目。

  2009年7月,中石油组建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 (简称“东南亚管道公司”),注册资金75亿人民币,主要负责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缅甸境内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经营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项目投资、管理、工程总承包、投资管理和咨询,以及进出口等业务。

  两个合资公司在香港注册,即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SEAOP),股本比例为:中国石油50.9%,缅甸油气公司49.1%。东南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SEAGP)股本比例为:中国石油50.9%,韩国浦项制铁大宇公司25.041%,印度石油海外公司8.347%,缅甸油气公司股比7.365%,韩国燃气公司4.1735%,印度燃气公司4.1735%。两个合资公司均在缅甸设立分公司。

  这个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化竞争为合作,利益均沾,共同受益,优势互补,避免了单一中国股权公司容易遭遇的各种竞争者诋毁,也降低了国际和缅甸国内舆论的压力。

  2、高标准、高质量、国际化和透明化的操作示范价值

  高标准、国际化和透明操作,是参与国际商业项目竞争的基本要件。中缅油气管道在复杂的地缘、地理和文化环境中,妥善地处理了这些棘手问题,为项目安全、顺利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设计和论证科学周密。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设计科学,论证周密,耗时15个月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报告先后7次审阅修订,以确定项目安全可行。管道设计经过专项审查核准通过,经过18次专项安全评估。管道线路选择有利地形,尽量避开高地震烈度区、地震活动断裂带、滑坡等不良地段,避免通过人口稠密、人员活动频繁地区,最大程度地预估和规避自然、社会风险,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遵循国际优质标准。严格按照国际管道项目规范和模式进行操作,在包括设备选型、设计、施工在内的每个重要环节,均严格遵守美国API和ASME标准等国际标准。

  优选采购一流材料和设备。采用国际一流的X70碳素钢管和德国伯马、舒克等国际知名厂商的设备产品,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招标优选供应商和承包商。采用国际公开招标模式,选用优秀供应商和建设承包商,确保公平和自由竞争原则,避免暗箱操作非议。

  聘请国际工程监理。聘请两家第三方工程监理公司对所有承包商建设质量实施全程监控,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还特别聘请来自阿联酋和印度的无损检测公司,对管道焊接质量进行专业检查,聘请德国、泰国、印度等国外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为管道焊接质量等关键点进行质量控制提供双保险。

  国际化团队管理。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获得两个政府大力支持,中缅政治关系特殊,因此该项目前期必然既引人注目,又难免内外非议。中石油作为项目主要投资方和建设运营团队,调配具有国际视野和操盘经验的人员落实。“四国六方”联合体本着核心人才国际化的原则,在合资公司框架和商业通行规则基础上处理内外关系,在董事会架构下与印度、缅甸和韩国伙伴开诚布公,努力磨合,形成共同利益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共识,避免内部杂音和自我消耗,同时分担了压力和风险。

  阳光化项目运行。坚持诚信、互动、平等原则,通过网站、平面媒体等渠道不断增加信息披露,建立和完善公开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坦然接受当地和国际媒体、各种NGO组织、缅甸政党和议会、合作伙伴、员工和社区组织及各界人士的监督、质询乃至挑剔,切实做到在阳光下运行,塑造优秀的企业公民形象,避免了各种不测风云和无妄之灾。

  3、工程实施攻坚克险的样本示范价值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是个难啃的骨头,输送距离长,运量大,跨国施工和运行,法律、人文和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和地质陌生,这些因素都极大地考验着项目的落地和推进。仅就施工本身而言,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被业界称为“世界上最难建设的管道之一”,中石油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诸多工程实施的突破。

  工程难点单纯从地理和地质角度看,就相当复杂。第一,环境敏感点多:沿途地域山高林密,环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宗教场所和墓地多,而且穿越瑞丽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和怒江等多条国际河流,对环保设计提出更高要求。第二,地势险要,地质复杂:管道所经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结合部,地壳活动剧烈,沿线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类型众多,具有“三高四活跃”不良地质特点,即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高地热,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热水环境、活跃的外动力地质条件、活跃的岸坡再造过程。第三,地质灾害点多,沿线80%以上为山区,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地质灾害数量多、类型多,严重危害管道安全。

  对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而言,最大的技术挑战是全线两条河流和8条海沟定向钻穿越,每条都要进行管径1016毫米气管线、管径813毫米油管线及光缆管的3次穿越,施工难度极大。其中最大海沟跨幅1500米,最深穿越82米,这在世界海底管道建设史上都是首例。整个管道项目区域常年多雨,管线海拔落差达1300米,都给施工带来严重的挑战。

  管道项目团队在施工过程中组织最精干的队伍,投入最优良的设备,并积极创新工程管理方式,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海底管道敷设、南塘河大峡谷开挖、桁架跨越施工过程应力应变实时监控、原油码头泥岩地基处理等方面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积累了宝贵的一手数据和实操经验。

  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期间艰苦奋战,米坦格河跨越、南塘河大峡谷穿越等重要控制性工程,马德岛工作船码头、12个沉箱预制安装及箱内回填等原油码头基础工程均顺利告捷,管道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8.68%,超过国际同类管道工程的质量指标,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建成了优质、安全、环保、友谊的中缅油气管道。

  4、注重环保尊重属地文化与传统的示范价值

  近年不少中国海外项目遭遇困境,多半因为环评或被指责存在缺陷,或与当地文化及传统产生冲突而引发。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自启动建设以来,一直以保护缅甸环境不受破坏为前提,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打造阳光、绿色、环保管道。

  项目调研阶段,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聘请国际知名机构开展环境评价,并依据国际通用原则和标准形成报告。设计阶段,要求科学规划管道路由,绕行生态敏感区、文化遗产保护区、寺庙、佛塔、学校等重点区域,对当地的宗教、文化、传统和民俗体现了充分认知和尊重。

 

 

米坦格河管道跨越施工后的生态恢复。

 

  征地环节严守国际惯例和缅甸法律法规,由缅甸能源部、缅甸油气公司、项目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小组,确定征地与赔偿方案,按照“村民自愿、少占耕地”“先赔偿、后用地”的原则,直接将赔款发放到村民手中,在法律上做到干净利落不留后遗症,在利益保障上减少中间环节,直接惠及民众。

  管道施工严控作业带范围,南塘河大峡谷两侧管线呈V型,为减少土地占用、植被破坏,作业带宽度由60米优化为40米。项目采用世界领先的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海沟穿越技术,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扰动。管道经过的海沟两岸有珍贵的红树林,项目以定向钻穿越施工取代大开挖,将入土点和出土点全部选择在陆上,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红树林和海洋生态。

  项目还因地制宜,制定了各具针对性的沿线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方案。在地质灾害频发地区,采取混凝土浇筑保持水土;在山区地带,通过人工播撒草籽、草袋恢复植被、地貌,施工结束的第一个雨季过后,管道沿线地貌已基本恢复。

  5、“授人以渔”的共同成长示范价值

  缺乏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经济、社会和文化落后的关键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缅油气管道项目遵照缅甸外商投资法规定,也本着项目长期发展和深度造福缅甸人民的良好愿望,提高员工本地化和国际化水平,努力培养一支优秀、专业的当地员工队伍,尤其注重当地青年人才的培训培养,提升缅籍员工在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等岗位的比例。

  公司为缅籍员工量身制定岗位培训计划,联合缅甸仰光大学及中国西南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为58名缅籍大学生进行语言、专业知识 培训及管道企业现场实习,并挑选经验丰富的技能专家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帮助缅籍员工在工作中快速成长,使之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2015年,选派两名优秀缅籍员工前往昆明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截至2016年底,公司缅甸当地雇员合计已达800人,占全部人员的72%。2016年9月,笔者第二次到曼德勒管道项目办公地点采访调研时发现,曼德勒天然气分输站24名管理人员中,缅籍人员已经占到半数,其中经过中方语言和专业培训的业务骨干已经可以独立值班,监控和操作设备。

  6、“利他主义”的社会责任示范价值

  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参与公共治理和回馈社会的重要义务之一,也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于走出去企业而言,社会责任也是避免“新殖民主义”标签并水乳交融地融入当地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手段。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国际主义”和“利他主义”精神,积极恪尽企业责任,以正确的“义利观”处理投入与获取、眼前得失与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取得良好效果,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后续运行。

  缅甸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和文物丰富的国家,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不仅联合多方代表组成征地机构,体现公信力,而且管线沿途坚决绕道改线,尽量不占、少占耕地,保护寺庙、佛塔、学校、墓地、自然保护区和文物。对工程所用征地,依据国际惯例和缅甸法规,不仅先赔偿后用地,而且直接将赔付款发放到村民手里,及时发布土地赔偿信息,做到手续完备,过程透明可控,赔付不打折扣。

  尽量让管道沿途民众得到实惠,避免计较一时得失。缅甸基础设施薄弱,经济落后,该项目特别注重改善沿线村民的生活状况和条件。项目上马后,公司系统性地开展社会公益项目,在NGO和缅甸各级政府支持及帮助下,行程1万多公里,4次对管道全线近百个村镇进行摸底排查,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社会公益项目,并通过计划实施,初步改善管道沿线地区教育、医疗、供水、供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水平和居民生活条件。

  据统计,中石油和两个合资公司先后投入2400多万美元造福当地人民,包括援助123个公益项目,包括援建67所学校,3所医院和23所医疗站。这些项目惠及管道途经4个省邦20多个镇、上百个村落和102万缅甸百姓,体现了中缅人民间的“胞波”深情。也正因为把当地民众当做手足善待,他们才由衷理解、支持和配合工程的实施,进而使项目成为朝野认同、上下满意、内外首肯的难得范本。

  此外,在缅甸遭遇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时,公司都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及时向灾区捐款捐物,协助地方政府和民众救灾减灾和重建家园。基于上述原因,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在所有缅甸中资企业中获得较高的美誉度和公信力,得到各界好评,成为造福缅甸人民的民心工程和沟通两国的桥梁工程。

  7、改善中国企业和资本形象的品牌价值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克服复杂的政治、地缘、气候和地质困难,按期保质地完成生产并投入运营,圆满收官。项目在工程技术方面再次证明施工能力的“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展示了中国石油企业强大的勘测、设计、施工和创新实力,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赢得了业界声誉和资质口碑,无疑将提升中国参与国际同类项目的竞争力。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创立的“四国六方”模式,展示开放和包容精神,体现合作多赢互利意识,在中国企业和资本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典型的范例价值,值得不同类型的项目参考和借鉴。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坚持基本员工本地化、管理人才国际化,既降低劳动与管理成本,又体现与时代发展和企业升级所匹配的人才观与管理观,为中国本土企业走出去、本土化和国际化探索了宝贵经验。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坚持科学立项、严谨测算、规范组织、高标施工和透明运行,有效避免了盲目上马、匆忙施工和外界干扰等弊端,最大程度地确保了投资的安全性和高回报,也值得称道。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注重环境保护与属地环境适应,协调项目与自然和社会关系良性互动发展,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施工环保标准,展示了新一代国企的大局意识和国际担当。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先予后取、多予少取,造福沿线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并注重培养本地人才、孵化造血功能,构建命运共同体和长期共生共荣机制,是中国友邻、睦邻和惠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外交理念的企业版实践。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值得总结和借鉴

  “走出去”不是个新概念、新事物,但是,如何“走出去”并且走成功,是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常新课题和挑战,也是每个海外中国企业都无法回避的新现实。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确值得一书,这不仅在于它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升级具有重大意义,还在于它是走得出去、立得起来、站得稳当并经得起考验的成功样板。近几年中国部分重大项目海外落地连续受挫,愈加反衬这个工程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尽管与其他受挫工程情况各有不同,但仔细梳理和盘点后可以发现,中缅油气管道本身的运作方式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也符合今天的世界政治和经济潮流。作为一个大型海外项目,值得总结和借鉴。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